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这些话语中,排在第一位的,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一句:“长江水多呢,你喝不完!”这是告诫对方,人心不可太贪,适可而止。
你必须知道的仪征话(随笔)
张正
仪征是一座滨江小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仪征人的许多生活习惯,难免跟“江”和“小”发生联系。表现在语言上,许多俗语差不多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层面,影响着仪征人处世、修身的方式。
这些话语中,排在第一位的,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一句:“长江水多呢,你喝不完!”这是告诫对方,人心不可太贪,适可而止。和坤式的古代的现代的大贪官,占有了太多不必要的财富,到头来,轻则身陷囹圄,重则害了卿卿性命,徒留笑柄。他们若是听说过仪征的这句话,喝过长江的水,贪婪之心多少会有所收敛。
人们听到最多的,也许是另外一句:“仪征就这么大,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仪征南临长江,关于其小,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小小仪征城,南门到北门”。人口最多的年代,连农村,加驻仪的国有大型企业,也不超过六十万。既然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叙起来常常三句话不到,就是或远或近的熟人,说不定还沾亲搭故,所以,做事不能过分,坏事不能做绝,给自己留条后路,必不可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并不是叫我们一味地讲人情,不讲原则。事实上,这句话,化多少干戈为玉帛,为仪征人赢得了多少和谐。马路上,两个陌生人因碰撞产生激烈争吵,有人,哪怕是旁观者,搬出这句话,双方立马火气小了许多。不少在仪征工作过的外地人有体会,仪征人胸怀宽广,不欺生、不排外。这跟这些生活语言长期提供的精神营养不无关系。仪征人讲情面,顾大局。仪征城虽小,认死理、钻牛角尖、小肚鸡肠的人不多,城南有浩浩荡荡的长江呢。至于说什么“城小阴风大,池浅王八多”、“北门曹山高过城,仪征人不架仪征人”,那是说话的人自己心理阴暗、不健康,或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事情、思考问题有点偏激了。
仪征城临江而建,水自然多,有水便有鱼。关于鱼,仪征人也有一句重要的话:“鳃不漏水,鱼还胀死呢!”经济上受了点小损失,大多仪征人想得开,坦然一笑,一笑了之,很豁达,不会长久搁在心里,放不下。类似的说法还有“花钱买平安”“破财消灾”“一家挣钱十家用”等等,不要认为其中可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也不要认为仪征人擅长小恩小惠,从古至今,仪征人重义轻财、尚义求真,关键时刻,热情好客的仪征人“漏点水”,花点小钱,说不定能结下善缘,做成大事。
“仪征城南天下稀”,这里“江光荡晚,入画之树全迷;雨响生空,归巢之羽相接”,坐在长江边,看江鸥点点,百鸟翔集,古往今来,都是仪征人的一大享受。一些跟禽鸟相关的人生哲理,便应运而生,“大雁还在天上飞呢,就能当碗菜啦!”不关乎生态、动物保护,而是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说话做事不能“虚”、操之过急;少扯不靠谱的事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话虽然全国各地通用,在仪征,有其特定含义:身材魁伟之人,没有必要“狗眼看人低”,看不起身材矮小之人,他们自有玲珑、过人之处。人与人之间应平等、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多只麻雀多阵风!”听,在仪征人眼里,麻雀的作用不可小觑,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抱团、合作、共赢――这些抽象的大道理,仪征人用一只麻雀就讲清楚了。
仪征的街头巷尾,每天都传播着这些话语,它们已深入仪征人的骨髓,男女老少,耳熟能详。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仪征人在外地,哪怕听到其中一句,即刻对上乡音的“密码”,“你是仪征的?”“对呀,你也是?”“是嘚。仪征小,想不到出门在外还是这么小!”……天南地北仪征人,说来说去都是一家人。就像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无论走到世界哪里,都是中国人。
作者简介:张正,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小说选刊》《短篇小说》《时代文学》《雨花》《少年文艺》(江苏)等文学期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被《思维与智慧》《杂文月刊》《青年博览》《中外文摘》《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转载。
文学让梦想更美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