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88.html双凤麻雀蛋的传说
“桂香斋凤珠”是太仓有名的土特产,上口松脆香甜,造型玲珑可爱,名扬海内。可是,太仓人总爱称它“双凤麻雀蛋”。为啥呢?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苏北有一个手艺人叫李三,与邻家四姑娘结交私情,怎奈父母不允,只好双双月夜渡过长江,隐居在江南太仓城内结为夫妻,摆个汤团摊度日。
老实汉李三不会巴结人,没多久,就被当地店商豪绅逐出县城。李三、四姑娘没法,打听到双凤集市人气旺盛,就转到双凤镇上做生意。一天,他俩在双凤城隍庙门口的梧桐树下摆汤团摊,当一锅汤团刚煮熟揭开锅盖叫卖时,忽然头顶上飞过一群麻雀,撒下几坨鸟屎,落在锅里,顿时冒出异味,弄得一锅汤团一只也没卖掉。李三火啊,想我俩受人欺负不算,还要受这些鸟的欺负,于是他寻找麻雀的出没处,终于被他发现附近房子的屋檐下的窟窿里有麻雀钻进钻出,断定里面有鸟。他向邻居借了一张木梯,爬上去捉鸟,鸟有翅膀,早就飞了,但窝总算被他挖到。发现内有许多花花斑斑的麻雀蛋。那天晚上,李三和四姑娘收摊回家,就将这些麻雀蛋煮了当菜。嗨,味道还真鲜美。于是,夫妻俩有了灵感,别出心裁地想出仿照麻雀蛋形状,做出一种新的面食品。
“做咸的还是甜的?”四姑娘问。
李三想了想,说“做咸的,人家只能当菜吃,销量不会太大,如果做成甜的,大家当它家常小吃,那么生意可能兴隆一点,还是做甜的吧!”
四姑娘认可李三的意见。那天夜里,夫妻俩就用面粉发酵,做成一颗颗滴溜滚圆、玲珑可爱的人工麻雀蛋后,将它炒熟,趁热翻倒在预先准备好的和有桂花等的白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后捞出风干。一尝,香甜松脆,美味可口,俩人高兴得一夜没睡好觉。
第二天,夫妻俩一早就上市设摊,并允许顾客先尝后再买,行人见了李三的人工麻雀蛋觉得新奇,争相品尝。一尝之后,众人称好。不一会儿,摊上的麻雀蛋卖了个精光。从此以后,李三、四姑娘夫妻俩专营人工麻雀蛋,生意兴隆,渐渐积了些钱,开了爿小店,挂起了“双凤麻雀蛋”的招牌。由于诚信经营,名气远扬,附近乡镇的百姓、乡绅纷纷慕名前来双凤购买。不仅自食,还当作馈赠亲友的佳品。
有时候,制定计划会让我们觉得繁琐而不去实行,实际上这2%的时间常常有不亚于10%的效果,它不仅帮助我们节约了做任务时的边际时间,还带给我们一种踏实感。“先做了再说”和“胸有成竹”地做效率是截然不同的。
桂香斋凤珠双凤麻雀蛋巧逢那年慈溪太后七十大寿,太仓知州便把李三家的双凤麻雀蛋装在红漆金边的珍贵食品盒里,作为苏州府的地方特产贡入朝廷,据说慈溪太后尝后,顿时眉开眼笑,称赞道:“味道不错,好吃!”当场嘉奖太仓知州。但嫌“雀蛋”两字不雅,遂钦命改称“凤珠”,并赐李三家开的店号为“桂香斋”。于是,“桂香斋凤珠”,一时名噪苏南。当时,太仓城里的一些油滑店商纷纷开设冒牌“桂香斋”。而李三家依旧挂着“双凤麻雀蛋”,因当地百姓叫惯了不愿改口,所以直到现在仍叫“双凤麻雀蛋”。
(据娄东文化丛书《民间传说》曹阿才口述,王大经、胡杰搜集整理。略有改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