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4月21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疫情的特别演讲“激荡”。在这场长达90分钟的演讲中,吴晓波带来了关于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形势的预测,并解读了“新基建”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死而复生的在线教育产业。”吴晓波在演讲中提到,中国人对教育的投入无比巨大,但线上、线下教育要怎么融合呢?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新东方的俞敏洪都没想明白。但因为疫情,连浙江大学这样一座正常教育体制内的大学都需要在网上建一所云大学,让几万名师生在网上读书。疫情也激发了在线教育的复苏和一种新的可能性。
吴晓波表示,“‘激荡’这个词,大概能形容过去40年的特点。我们正在经历的年,充满着这种戏剧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激荡感。”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的重点内容:
划重点
01
疫情背后
中国如何对疫情强有力的控制?
如果你打开自己在去年12月份或者是今年1月初所做的年计划,你会发现所有计划都已经面目全非。而造成这个巨大意外的,是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敌人,名字叫“新冠肺炎”。当我们对技术、知识和人类本身充满自信的同时,我们也依然要对自然和未知领域保持极大的敬畏心。
1月23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封城,这一天会成为一种国民记忆,这是年所有突变开始的时间点。这是过去20年,我国遭遇的来自病毒的最大一次袭击。
现在的杭州、上海、北京、深圳,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交通已经恢复,商场开始营业,中国70%的工厂企业进入开工的状态。4月1日,工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了98.6%。
中国以外第一例新冠肺炎被发现,是1月8日,发生在泰国。但是当“1·23”武汉封城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把新冠肺炎仅仅看成是一个中国事件。之后慢慢地,韩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不断增加,到了3月16日,海外确诊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双双超过了中国。
我们今天在这里演讲时,中国可能已经是全球最安全的一个避风港。中国是怎样做到对疫情强有力的控制呢?我归纳了五条。
第一条政府的高效管制。“1·23”武汉封城后,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都下发了封城、停产等管制性政策,从中央、省市,到一个街道、行政村、自然村,在过去3个月内,我们所有行政系统都极大地发动起来。这次疫情是对中国执政效率和执政穿透力的极大考验,我们中央到县市到乡村的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验证。
第二条全民的主动配合。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们所有的人都关在家里,不能随意离开,出门必须要戴口罩,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需要按规定进行7天或14天的隔离。
第三条中国整个医疗系统的无畏支持。“1·23”武汉封城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有4万多名医护人员赶往湖北抗击疫情。
第四条广大企业承受了巨大的代价。从有关数据来看,从1月底到4月初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中国倒闭的规模以上企业大概在30万家左右。仅仅是服务行业,从1月底到2月底,中国餐饮业的损失就高达亿人民币左右,而中国大旅游行业的损失在1万亿左右。
第五条信息能力的呈现。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第五项中国经验应该是不会发生的,那时候谈不上所谓的信息能力。
划重点
02
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
6次重大的冲击波
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里赶上了“两趟车”:第一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由一个制造能力短缺的国家,成为今天的全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第二趟,赶上了互联网的头班车。年的二季度到年的四季度,中国互联网企业创业者集体登上舞台。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信息传输速度和支付方式都比中国落后,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彻底的国家。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对中国产业经济发起了6次重大的冲击波。
第一,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打开电脑你就可以看到无数的新闻,可以给他写E-mail,或者用一些即时通信系统,在一秒之内就能联系到对方。第二,改变了人和服务的关系。电子商务降临到这个国家,改变人和商品的关系,服务行业被彻底重构。
第三,互联网改变人和金钱。比如互联网金融。第四,互联网改变了人和空间的关系。通过线下和线上之间的购物服务,能够形成闭环的系统。第五,互联网又试图改变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第六,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之前,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是什么呢?是交通、电力、金融、能源、教育、卫生、通信设施。在今天,你会发现还有社交、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物流、媒体资讯。这意味着,过去二十年,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由物理性层面叠加出了一个信息化层面的基础设施。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就是由—年诞生的互联网公司,这批民营企业造就的。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年演讲中讲到一句话:未来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大数据。
年在大庆发现一个油田,周恩来总理满含热泪地说:“中国今天终于脱掉了贫油国家的这顶帽子,我们的国民经济终于具备了独立运转的能力。”所以给那个地方取名“大庆”。但是到今天,我们确实看到,这个被互联网改变得最为彻底的国家,它所形成的智能化信息能力在拯救这个国家。
划重点
03
智能化的“城市大脑”
——城市治理被重新定义
哪些城市在过去的七八十天里,对疫情管制能力最强?看1—2月份的数据,除了湖北以外,全国确诊人数最多的省份就是浙江省。作为全国感染人数排名第二的省份的省会城市,为什么杭州市敢第一个开放西湖景区?
因为过去几年,这座城市干了一件事,希望用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式来管理这座城市。过去的几年,杭州市“城市大脑”的第一步,就是管制了杭州市的十几个最拥堵的交通路口,把它们的红绿灯和交通摄像头联系起来。
除了交通,“城市大脑”要把很多的社会系统、政务系统、语音信息、视频信息和城市动态感知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城市运营的基础性设施,然后把这些基础系统连接到两个平台:一个是政企在线服务平台,即政府和企业之间、营利性组织之间的关系平台;另一个是社会治理的平台,即政府和这个城市几百万市民的交互关系。
当信息输入,经过各方处理,就可以分成便民服务、重点区域服务、社会治理指数、未来社区、平安校园等服务,以及协同工作指导督查、跨部门协同办公、业务协同支撑、智能辅助、企业服务,最终形成了这两个平台。当数据输入这两个平台后,进行联动协同,就形成了我们的“城市大脑”模型。
如果一座城市高楼林立,有很多绿地,风景优美,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城市呢?只要下一场雨就知道了。有的城市下过雨后人们的生活正常进行,但有的城市在经过一场雨后,发生水灾了,汽车被淹在水里,冲锋艇就上街了。
这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是今天的城市治理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件事正在被重新定义。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下架构城市的智能化是如此重要。
划重点
04
企业如何自救?
主动求变或绝地求生
疫情之下,整个社会完全停滞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自救呢?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鞋类品牌销售都遵循一个指标,在全国开设连锁店。知名鞋企“红蜻蜓”钱老板吭哧吭哧地开连锁店,开了多家。但是疫情爆发后,门店全部停业,店里多名员工每个月还要领几千万的工资。
人的变化是通常由两种情况带来的:一种是主动求变;另一种是被打到墙角,绝地求生的本能。于是,钱老板亲自带领员工上阵直播,过去两个月他们举办了场直播,发动了个员工,共有个经销商参与,最后通过直播卖鞋收获了万的营业额。
经历这样的变化后,钱老板说了三个“没有”:第一个“没有”——如果没有疫情,我们不会想到全体动员做直播。第二个“没有”——如果公司之前没有建立一套CRM系统,多个员工要如何联系,多个经销商又该在哪个平台上互动,所有的数据要怎样完成统计?第三个“没有”——如果没有这次实验,我们不会意识到世界已经改变了。
不仅仅是红蜻蜓的钱老板,很多实体企业的老板在过去2个多月都亲自上阵。“在这个充满黑天鹅的时代,我们只有向死而生。”所有变化都不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发生的,而是在雷电交加的时候,逼着你做出选择。
当黑天鹅发生时,我们要告别过去,跳出舒适区,找到改变的方向、路径,以及抵达的工具,而这些能够被量化的能力,就是一个企业家的创新力。
以蒙牛为例,蒙牛的牛脖子上佩戴着一个智能脖环,通过智能脖环抓取数据,就可以检测牛的健康状况。通过PaaS系统和SaaS系统,从牛的健康到牛奶的安全,管制整个的供应链系统。蒙牛还通过钉钉这样的专业工具,将员工、经销商、供应链每个环节上的人员和渠道全部有效地管制起来。
用凯文·凯利的话来说,未来消灭你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出现在你写的名单里。
划重点
05
被迫停滞后
云技术造就新的动力
封城以后,社会的很多要素和机能也被迫停滞。
湖北有一家企业叫农信银行,它服务的都是农民,养鸡的、养鸭的、养猪的。他们是这个社会最脆弱的细胞。农信银行把所有的数据搬到线上,让农户通过在线视频进行开户、面签和核准,向小微农户发放贷款,在过去两个多月,他们共发放了1.3亿的贷款。智能化大数据拯救了这家银行,也拯救了这些数以万计的农户。
再比如,广州一艘邮轮多位游客有人被确诊新冠肺炎。原本,广州疾控中心普查需要花一个月。广州疾控中心找到阿里云寻求援助,通过智能系统将短信发布给名游客,排查结果已经全部报送到广州疾控中心的办公桌上。
再举个例子,浙江大学在7天时间里,在云上建设了一个浙江大学。通过“浙大钉”的方式,打通各个院系间的系统堡垒,将线下多间教室变成了能够实现线上录播教学的场景,并且组建了多个班级群,让多门课程的老师在自己的家里和书房上课。7天以后,浙大7万多名师生得以在自己的家里,继续正常的大学教育。
这就是云技术给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大学造就的新的能力。
划重点
06
经验向全球输出
孪生出一个云上的中国
过去70天里面我们面对灾难的经验,我们所形成的面对挑战的能力,有没有可能输出给全世界呢?
医院有一位很有名的医生李兰娟,形成了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和判断能力。医院建立了一个云医生平台,通过钉钉的工具,和全世界医院形成了医生之间的互通关系,把自己抗击疫情的能力进行输出。
阿里云AI诊断技术帮助医生通过CT影像快速进行新冠肺炎筛查,已在中国近家医院上线,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诊断,准确率达96%。目前,阿里云向全球免费开放这一技术,医院落地使用,另有数十个国家正在推进落地。
再例如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它覆盖95%以上的病毒基因,优势是准确度达到99%以上,并且平均每个样本的总处理速度提升了5倍,数据分析速度提升了近50倍。在国内,武汉市和浙江省内的个县级单位的样本全部交由这个技术进行处理。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正在孪生出一个云上的中国,我们的生意、生活、社交、服务,以及我们很多的城市管理都被交托至云端,这是这次疫情挑战中,我们这个国家所做出众多应对的基础。
划重点
07
被全速重构的新基建
变化带来重生
在疫情下,我们的新基建正在被全速重构。
第一个就是云服务应用平台,经过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使用。第二个是“城市大脑”工程的建设。第三,全国联网系统正在全速重构,打破无数的信息孤岛。第四个,重构5G网络建设。年中国的5G基站达到10万个,年年底预计达到60万个。
第五个,公共健康卫生系统。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公共健康卫生系统非常薄弱。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在公共健康卫生领域投入更多,疫情放大了它们的迫切性,使之迅速被提上议事日程。
我会把年称为“中国企业服务软件的元年”。打开Appstore排行榜,前十名中有5—6个都是企业服务的软件。员工无法返工,于是被迫使用在线视频,开设在线课程,将信息交付和管理系统全部放进去。
人工智能好像突然走出寒冬,找到了应用场景。而在线教育产业死而复生。中国人对教育的投入无比巨大,但线上、线下教育要怎么融合呢?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新东方的俞敏洪都没想明白。但因为疫情,连浙江大学这样一座正常教育体制内的大学都需要在网上建一所云大学,让几万名师生在网上读书。疫情也激发了在线教育的复苏和一种新的可能性。
营销模式全面迭代的消费品产业,面临既有的流通渠道瓦解的情况,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线上营销、社区化营销、私域流量影响、会员营销等等都会变成消费品企业、服务型企业运营的常态。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未来,那些更刚性的、更坚硬的、缺乏柔性能力的、无法自我迭代和不具备学习能力的职业就会“被消失”。
写《未来简史》的尤瓦尔·赫拉利前两天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新冠病毒之后的世界》,它逼迫各国政府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做出一个在过往可能需要一年、几年的时间去讨论、让公民公投后才能做出的结论。比如说意大利需不需要封城,英国人上街要不要强制戴口罩等。
变化带来重生,所有的重生一定伴随新的恐惧诞生,面对恐惧诞生迎难而战的能力,就是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力。疫情就像一块突然崩裂的巨石,如果一块巨大的石头在我们面前崩裂,有的人感到绝望和恐惧,觉得末日即将来临;而有的人则看见了科恩所说的万物皆有裂痕处,看到了漏进来的光,然后迎向光接受挑战。
年才刚刚开始就充满戏剧性和挑战。我们期待到年结束时,可以对自己说:在过去这个难忘的、不可选择的一年,我们让自己、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了。
在这里,我们祝福,祝福中国,祝福这个世界。
*本文版权归“决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