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整理
1濒危的家麻雀麻雀作为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鸟类之一,如今数量已是大幅度减少,甚至在个别地区早已绝迹多年。媒体报道,栖息在荷兰的麻雀数量相比年已锐减了一半,而它在荷兰是位列黑鸫之后第二常见的繁殖鸟类,如今却被列入濒危物种,加以保护。不只是荷兰,像英国、韩国、俄罗斯包括我国,均出现麻雀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但相比其他国家,麻雀在我国的历史境遇更为复杂,以至于本土的家麻雀竟以“宠物鸟”被鸟类爱好者圈养:一只身体健康的纯种家麻雀,在鸟市轻松突破千元,而在50年代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据统计,从年元月至年12月,全国共消灭麻雀21.1亿只。灭雀运动导致我国的土著家麻雀濒临灭绝,无奈之下我国从苏联进口的百万只麻雀是西伯利亚树麻雀,和我国本土的家麻雀相比,它体型小、羽毛光滑,警惕性高,周围稍微有些风吹草动,立马拍打翅膀飞走;而家麻雀体积略大、身体偏肥胖,羽毛有些毛糙,属于“笨小、可爱”的类型。客观而言,树麻雀属于典型的外来物种,树麻雀在我国开始了疯狂的繁殖,数量快速攀升。等到了90年代,我国的树麻雀早已达到了数亿只,需要注意的是树麻雀和家麻雀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环境下,两者存在交配的机会,多年繁衍后,纯种的家麻雀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何家麻雀价格高企的原因。
2麻雀悲歌年8月,麻雀被《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这和年麻雀惨遭灭门运动密切相关。
要说到这场运动就要先说到当时的局势,年朝战期间,美军在朝鲜、中国东北、中国华北地区使用细菌武器。撒布携带病菌的老鼠、苍蝇等,四害的概念首次诞生,当代提到四害很多人会想起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可它们并非第一代四害,第一代四害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为了响应反对细菌战争。全国掀起一场破旧立新,消灭“四害”的爱国卫生运动,那个时候的号召力不是现在能比的。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人们都十分积极,结果这场捕杀直接导致麻雀险些在中国绝迹。
年最高指示明确号召要消灭四害之一的麻雀。号令一出,万民响应,千古未闻的灭雀运动就此拉开帷幕。年3月14日至19日,全国“除四害大跃进协议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38个医学院的代表提出一份倡议:“要全民动员、人人动手,让麻雀上天无路,老鼠入地无门,蚊蝇断子绝孙……”广大百姓开动脑筋,制定了对麻雀详细的赶尽杀绝计划。具体方案有:正面击杀、侧面疲敌、坚持不懈扰敌、斩草除根灭敌。此时,中国人多的优势也再次显现威力。
据记载首先是“安徽,四川两省人民创造出来的多快好省地消灭麻雀的方法”。安徽省阜阳县苏集区,组织群众把守广大区域,平均三亩地有一人,统统拿上土枪、弹弓、竹竿和各种响器,所有的树上也都摆上草人;一声令下一齐发声,霎时喊声震耳,锣鼓喧天,枪炮轰隆,大家穷追猛打,吓赶得麻雀晕头转向.树上不敢落,村庄不敢停,又饥又渴又累,坚持不住就纷纷从空中掉了下来。就这样轰赶了整整三天三夜,捕获麻雀1万4千多只。而“围剿麻雀”大打‘人民战争’,则是从四川‘首创’的。有纪录片为证:
当时成都附近郊县资料记载了“灭雀大战”的奇景:全县从上午5点钟开始,出动19万人次,根据高山丘陵地区的不同特点,采取掏、毒、套、打、烟熏、疲劳轰炸等综合战术向麻雀展开了总围攻。4天的战斗,全县男女老少,个个奋勇当先,满山遍野竹竿如林,红旗招展,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全县范围内摆下了21万草人的疑兵阵,烧起了13万堆冲天烟火,天上地下铺设了溜子榨板等90多万件工具,构筑了天罗地网。战斗开始时,就采取万箭齐发的办法,吆吼轰闹,喊声震天,响器、锣鼓齐鸣,使得麻雀四处逃窜,疲惫坠地为群众拾获消灭……你没看错,当年确实出现了将麻雀活活累死,从半空掉下来的奇异景象。
光是四川一地,在年3月20日到22日之间,全省便灭雀万只。毁雀巢8万只,掏雀蛋35万个。此举引发全国各城市纷纷效法。
在首都北京,全市万人民总动员,年4月19日那天,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鞭炮齐鸣,像是在庆祝什么重大节日。5时整,北京市围剿麻雀总指挥王昆仑副市长一声号令,全市军民——“不论白发老人或几岁小孩,不论是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人人手持“武器”,立即奔赴各自的战斗岗位,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都有“重兵把守”,“千千万万双眼睛监视着天空”。在全市范围内,有多个投药区撒上了毒饵,多个射击区埋伏了大批神枪手,解放军的神枪手驰赴八宝山等处支援歼灭麻雀,小脚老太太们登高爬梯的屡见不鲜,假人、草人随风摇摆,也来“站脚助威”,一派“大战来临”的气氛。麻雀为了摸清“敌情”,“围剿麻雀总指挥部”派出30辆摩托车四处“侦察”。一群被追赶得狼狈不堪的小麻雀惊魂未定地刚找到一座古城楼落脚,就被消防战士发现,只见云梯高架,年轻的战士奋不顾身,冲上去与小麻雀展开“贴身肉搏”,战绩不俗。当晚,首都举行了展示“战斗”成果的“胜利大游行”,一队队汽车满载着已“灭杀”的麻雀和一批“麻雀俘虏”在长安街上浩浩荡荡地经过,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场面巍为壮观。
经过一天的“战斗”,战果“极为辉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累死、毒死、打死麻雀只。据报道,忙活了一天感到疲惫不堪的首都军民“正在养精蓄锐,好迎接新的一天的战斗”(见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首都形势一派大好,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自是不甘落后。12月13日凌晨,“战役”开始,全市10万面彩旗迎风飘扬,楼房顶、弄堂内、马路中、空地上,还有郊县的田野上,到处是人民群众“警惕的眼睛”,呐喊声此起彼伏(没想到温文尔雅的上海人打麻雀还是把好手)。市区的公园、墓地、苗圃等处,设有处“火枪区”。一些市民还接受了使用火枪的专门训练,数百名“火枪手”严阵以待。市郊各县为打麻雀抽调了一半的劳动力组织起“灭雀”大军,披挂上阵。经过一天的“人雀大战”,到晚8时,全市共消灭麻雀只(见年12月14日《解放日报》)。
对于上海的灭雀盛况,上海剧作家沙叶新留下了这样的记录:“查我当年的日记,年我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嘉定县华亭乡建农4社进行教育革命,住在胡家村。12月13日这一天的日记写着:‘市里决定今日打麻雀,郊区也不例外。上午3分队打,下午我们分队打。’如今看来我所亲历的这一伟大事件记录得实在是过于简略了,真是愧对历史。经回忆,记得那天我和同学们分别爬在公路两边的一些大树上,不停地敲着锣鼓、脸盆和一切能发出响声的东西,使疲于奔命、惊魂未定的麻雀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然后纷纷坠地身亡;如果解剖当年千千万万铩羽就毙的麻雀,我敢说,十有九是急性心肌梗塞,累死的吓死的!”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差不多。广州共围剿消灭麻雀31万只(包括雀蛋2.58万个),捣毁雀巢3.9万个,围剿麻雀的战役大获全胜。人民子弟兵广州驻军也参加了这次“战役”。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到11月上旬,8个月的时间,全国共捕杀麻雀19.6亿只,随着12月新的一轮“战役”的进行,全国的麻雀基乎绝迹,其他鸟儿死亡无数,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在这次冠古绝今的灭麻雀运动中,舆论导向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文化人更是以诗词、歌曲、快板、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鼓动大家的战斗热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出自傲骨文人郭沫若之手,诗曰《咒麻雀》: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以漫画《三毛流浪记》而饮誉海内外的张乐平,则创作了一副漫画《天罗地网》,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年这场“剿雀”战:战旗飘扬、全民动员,人们爬在屋上、树上,敲锣打鼓、放鞭炮、呐喊鼓噪、枪打雀、猫咬雀……画家当时是为了“歌颂”,却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剿雀大战真实画面。报纸、广播鸣金击鼓大作舆论宣传,丑化麻雀。历数麻雀罪状的科普文章、书籍比比皆是。就这样,整个城市整个国家都被动员起来打鸟。麻雀累得不行又无处可逃,有些被打死,大部分都是活活累死的。但麻雀死了害虫也就没了天敌,它们会偷吃粮食种子,可也会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害虫增加会造成稻谷的减产。这是一种生态平衡,麻雀的存在比它消失的好处,要大得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疯狂的举动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只是谁也没料到大自然的报复竟来得如此迅猛而无情。-那几年的粮食大幅度减产,最重要的水稻产量陷入解放以来的新低,人间惨剧发生了。
后在现实面前,鸟类学者通过野外研究,证实在麻雀的食谱中,人工种植的谷物仅占不到50%的比重。基于科学家的建议麻雀被踢出四害,臭虫列了进来,后来又换成蟑螂。但损失已经造成,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从苏联进口麻雀。
所以,现在的麻雀都是来自国外的物种,你可能没想到吧?
《酒窝宁宁书社》网上书店
?感谢支持欢迎选购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网上书店
人性光辉鼓励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