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山东日照一渔民在海上发现了一只死亡鲸鱼,重达3.8吨,随后,当地渔政部门在冷储处理后,于12月5日将这只体长约8.5米的大家伙送到港城做标本。据我市海洋博物馆馆长刘军介绍,港城专家将联手北京专家一起,预计在半年内,完成剥制和骨骼2个标本的制作,制作形成的珍贵影像资料将填补国内相关小鳁鲸研究的空白。
日照渔民海上意外发现死亡鲸鱼
12月9日下午,在海州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工厂院内,记者见到了这只大鲸鱼,这条鲸长体型较长,嘴很尖,嘴里有鲸须,像刷子一样。背部呈现黑色,肚皮白色。鲸鱼表面虽然鲸鱼已经死亡有一段时间,但是表皮依然保存得相对完好,没有发现特别严重的腐败和变质的情况。
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11月28日,山东日照一渔民在海上发现了这只已经死亡的鲸鱼,经过初步测量称重,鲸鱼长约8.5米,重约3.8吨,在向当地相关部门汇报后,日照当地渔政部门将死亡鲸鱼立即送到冷库做冷藏处理。据介绍,我市相关部门曾经帮制作过14米长的布氏鲸,标本的成功制作赢得了业内专家的好评。日照相关部门鉴于对我市海洋资源科研研究成果的了解和以往良好的合作关系,决定将死亡鲸鱼送到我市做成标本。
专家:鲸鱼为雌性小鰛鲸会做成剥制和骨骼2个标本
12月9日下午,连云港海洋博物馆馆长刘军介绍,经过现场初步检查,死亡的鲸鱼是一只雌性的小鰛鲸。小鳁鲸,目前已经列入了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在我国,它属于国家2级保护动物,密集活动的区域只要在山东半岛以北至辽东半岛等区域。
“小鳁鲸这个物种它所特有的,它前鳍这个部位是白色的宽带,其他任何的须鲸都没有这个特征。在我们黄海海域,也是近几年,发现的唯一的一头。”刘军说。
9日下午,来自北京和连云港的团队携手合作,首先将这只小鳁鲸翻了一个个,然后,对其各个器官的大小、长度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在傍晚的时候,团队开始对这只小鳁鲸实施解剖。据刘军介绍,小鳁鲸将会做成剥制和骨骼2个标本,“2个标本通俗地说就是,表皮内会被填充‘假体’,而骨骼标本会做完处理后固定,最终两个标本将呈现出鳁鲸在自然状态下的形态!”据介绍,由于各环节工艺不同,预计标本初步完成需要6个月。
动物复活“魔法师”联手港城专家助推鲸鱼“复活”
“动物标本制作大师”肖方,是北京动物园绩效管理办公室主任,他在国内外,有着动物重生“魔法师”的称号。从业三十余年,大到犀牛、大象,小到鹦鹉、麻雀……动物园里那些死去的动物,经过肖方之手剥皮去肉、重获“新生”,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重现自己活着时的姿态。9日下午,他带着12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到了现场。他将与我市的海洋博物馆方面合作,一起研究并制作标本。
肖方告诉记者,全世界能够完整记录鳁鲸内部构造的案例几乎没有,“这次来到连云港,能够有机会记录濒危物种小鳁鲸完整的体内结构,是一个非常难得机会,这次标本的制作将填补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
刘军介绍,海洋生物科研工作者需要器官标本和骨骼标本等,进行深入研究,而相关的实物标本和解剖环节的影像资料,就显得极为珍贵,此次标本制作形成的完整资料,对小鳁鲸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标本的制作完成,就是要‘复活’小鰛鲸。”
连云港海洋博物馆馆长刘军表示,除了进行标本制作外,联合团队还会采集一些鲸鱼的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形成一些有分量的论文。据介绍,要完成的2个标本,其中剥制标本需要约6个月的时间,骨骼标本根据不同的工艺,从几个月到两年不等。
记者:梁洪胜
更多详情,可登陆连网、连云港通APP客户端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