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408165.html
前言:谁是需要安慰的人?
诗篇是旧约圣经中很特别的一卷书,大部分都是诗人在不同的处境下对神发出的祷告。由于在内容、形式上充满了人文色彩,于是,就成了许多基督徒寻找安慰的宠儿。譬如我觉得“孤单恐惧”,就读诗篇二十三篇:“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就读诗篇五十一篇:“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我觉得“无助乏力”,就读诗篇一百二十一篇:“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诸如此类。换句话说,读诗篇往往成为一个“寻找安慰的寻宝游戏”。
这是一种效果微弱的读经法,是人先抱有自己的问题,再选择经文对号入座,如同病人就医一样。这样,无形中便塑造出一个病态的自我形象,只从问题的角度看圣经,既认不清真实的自己,也不能领受圣经整全的教导。
因此,读诗篇首先得放下那些所谓的问题,客观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探明他们所关切、所困扰的原因何在,安慰的来源又是什么,从而修正自己的圣经观,与诗人相呼应,这样,不再是你寻找圣经,而让圣经找着你,从而得到从圣经而来的终极安慰。
以下,我们将通过诗篇篇经文,一起跟随诗人的心路寻幽探径,看看诗人是如何对待人生苦难,并得着终极的安慰和盼望。这对于今天处在新型肺炎环境里的中国基督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痛苦归因
首先,我们要用心地回到经文,认真理解诗人究竟如何剖析他的痛苦源头:
“困苦人发昏的时候,在耶和华面前吐露苦情的祷告。”(诗:1a)
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诉苦与得安慰的诗。
“耶和华阿,求你听我的祷告,容我的呼求达到你面前。我在急难的日子,求你向我侧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应允我。”(诗:1b-2)
一开始的两节,诗人的心理状况似乎很平常,就是聚焦于个人的痛苦,焦点没离开过“我”字,并且也像一般人那样好想问题得到解决,让“急难的日子”可以快快的过去。但是,诗人接下来的“逻辑”,却有点怪了。
“因为,我的年日如烟云消灭,我的骨头,如火把烧着。”(诗:3)这两句是比喻人的生命如烟似灰,不能长久。
但诗人在“因为”之后,并马上没有提到那些问题(“急难”所指的具体事件),却提到一个人人都存在的“问题”——“他的年日短少,他们肉体快速衰残”。意思是,真正困扰诗人的,不是那些“急难”本身(例如今天的武汉肺炎传染病),而是人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应付这些无穷无尽的苦难。如摩西的感叹: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诗人认为,人生真正的痛苦不是因为遇上种种“灾难”,而是人生本身就是一场“灾难”。诗人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