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www.ykhongye.com/
文林洪
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在图式体系上的创新是非常成功的,以苏百钧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工笔画家通过不懈的艺术实践,创作出大量具有新时代气息和新的审美倾向的优秀作品,并逐渐形成新的构图体系。在现代社会中既符合人们的审美原则,又能保留自身独特的构图(章法)形式,既具有科学理性之美,又体现出自然造化之美。影响现代工笔花鸟画新的构图体系的元素很多,主要是艺术实践中运用到的各项现代艺术实践成果,大体概括为现代色彩构成原理、平面构成原理、视觉心理学、视觉运动原理等。根据西方图像学研究以及平面构成等现代艺术成果,当代工笔花鸟画家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将传统花鸟画以小品为主的构图的创作形式推向大花鸟大境界的高度。下面就以苏百钧先生的作品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他在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如何根据创作主题灵活运用传统及当代艺术元素丰富花鸟画图式体系:
一、根据创作主题及审美倾向,借鉴山水画构图图式,确立全景式构图形式。
苏老师在结构中引入了传统的山水画图式和现代艺术的平面构成元素,“取势”这一环节基础上做得更丰富,更大气,以点、线、面的各种方式将主体元素组合排列,将自然中的形象单纯化、秩序化、律动化,从而把握了画面的节奏和平衡,力感和动感,使画面具备了节奏,仿佛古体诗歌的韵律一样,既可大气磅礴,又可悠远细腻;
(图例1)《七月盛开三棱剑花》)1、这是一张苏百钧先生纪念父亲的作品,采用大山的主体造型更好地体现父爱如山的主题;
2、三棱剑的枝条描绘采用重复构成的方式,有序地丰富了主体层次和空间关系;
3、通过花朵的C字形构图引导观众视线,突出黄金视域的画面精彩细节,也有效地打破厚重枝条产生的沉闷感;
4、通过明度渐变的色彩构成关系表现花丛的厚重感,进一步突出父爱如山的主题,通过洁白花朵与蓝色背景的色彩表情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品行高洁的崇敬之情。
二、用平面构成形式结合全景式构图形式,将小幅花鸟画推向大花鸟图式;
图例2、《割禾之后》苏百钧)1、禾根采用了重复式构成使画面渐渐推向远方,画面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广阔空间感,突出了田野广袤的气势;
2、鸭子采用重复构成的方式结合留白手段虚实相生丰富主体层次和空间关系,也表现出田野蕴藏的勃勃生机;
3、通过鸭子的鸭头朝向和金黄色的纯度渐变引导观众视线,突出右下角黄金视点,体现出对丰收果实无比珍惜的主题。
图例3---《圆寂》(苏百钧)1、荷杆采用了近似重复式构成及对称式构成使泼彩画面的背景巧妙的形成平静的水面既视感;
2、荷叶采用重复渐变构成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出渐渐远去的水面的平远空间关系和主体的层次变化,虽然荷叶数目不多,但是却经过精心安排,以少胜多,将凋零后的荷塘那种寂寥清冷的情绪含蓄地传达给观众;
3、通过静谧的湖面、默默低头的荷杆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向水下,暗示水底的莲藕式荷那完满的生命的成果,也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结束带来丰硕的果实敬畏之情,也非常内敛的揭示了作者创作的主题:这幅荷塘为主体的画是苏先生参观了孙中山先生陵园后的作品,通过《圆寂》这个主题,对“死亡”这个千百年来艺术家思考的主体体现出独特的静美意境,寄托了作者对革命先驱者的敬意与赞美。
三、根据形式美的规律及视觉运动规律,从构图上加强主体结构层次和气韵,突出绘画主体的生命内在流动的韵律之美。
图例4---《雨霁》苏百钧1、一幅作品中,统一和变化同时存在的。
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2、绣球花是运用了邻近色的色彩构成关系,使观众从近处观赏这些花时感觉画面色彩非常丰富,从蓝灰色到灰绿色,再从灰绿到浅黄,这个近阶的色彩过渡,使占据画面中心的大面积主体虽然花形比较相似,但绝不单调,达到了单纯中见丰富的效果,感觉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富含变化;
3、渔网的描绘基本运用的使线条,跟花朵的没骨拉开了很大的视觉距离,通过纵向安插的数根鱼竿将渔网和地面组成了反C字形的构图骨架,将团块状的绣球花包围起来,这样较强的对比,使画面形成了有刚有柔,有面有线的主体结构,有效的扩张了画面的视觉张力;
形式美规律之二:对称和均衡的运用:
图例5---《晌午·韵语之二》苏百钧1、对称
在中心点或者中心线,在点的四周或者线的两边,出现相等、相同或者相似的画面内容。
2、均衡
通过各种元素的摆放、组合,使画面通过人的眼睛,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物理的平衡(比如空间、重心、力量等).
3、均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受,而均衡则是通过适当的组合使画面呈现“稳”的感受。
4、画面中上部分安排的鸭群和石墩通过教规整对称的椭圆形给人以安静稳定的情绪;
5、在运用了均衡和对称之后,苏老师做了一个令人钦佩的精心安排:左下方的的石墩安排了一个缺口,在对称中出现点变化,让人感觉轻松和自然,石墩外左下角的地方散落几只小鸭子,悠闲理羽,这里的小鸭子们的安排使用了不对称手法,如四两拨千斤一般,打破了之前对称带来的安静稳定,不再感到石墩的沉闷,那种农村午后悠闲的安适的情绪油然而生;这种先立之后破之的手法为画面带来的气息是非常的生动自然的,也是我们可以好好学习的。
形式美规律之三:节奏与韵律图例-----《潮》苏百钧
图例6-----《潮》苏百钧1、节奏
节奏是指形与色合乎规律的周期性运动变化。就是相同的形反复出现在同一画面的构成法则称为节奏。这种反复是有一定差别的反复。所以说反复是节奏的重要标志,没有反复就不可能让人有节奏的感觉
2、韵律
对节奏给予的变奏性处理,称为韵律。对比和变化的强弱程度是韵律传达情绪强弱的关键。强烈的对比,韵律则给人以强烈,弱对比则给人以优雅、婉约等情绪和感受;
3、《潮》这幅作品通过潮汐的层层推送,给人传来有序的浪花拍打沙滩的节奏感,优雅流动的水纹线条则给人以美好和煦的韵律感,让人产生温和的情绪联想;
4、静立在右上角的白色鹭鸶仿佛是富含哲理情怀的思想者,静观这潮起潮落,与海潮形成一个整体,将观众的情思也带入到对人生和命运的起伏的思考之中。
形式美规律之四:对比和调和的运用
图例7《蒲花之二》苏百钧1、对比
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他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对比的元素可以是虚实、疏密、轻重等等。
2、调和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
3、这幅画中的蒲花树叶子色彩变化非常丰富,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每片叶子的颜色都不同,但变化的逻辑关系却非常清晰,从冷到暖,从远到近,这种邻近色的构成关系不留痕迹的写出了画面的上下及纵深的空间关系,这里的对比起到了空间层次的刻画作用;
4、蒲花的点缀有效地将变化的叶片统一调和在画面的整体空间中,使画面充满了清新柔美的气息。
形式美规律之五:动与静的均衡
图例8——《姜花》苏百钧1、宗白华先生说: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花鸟画创作中的均衡是指不等质和不等量的形态通过构图求得非对称形式,它是对称的变质,在静中倾向于动;
2、画面的姜花及其枝叶的生长趋势与麻雀飞翔的方向形成动态的均衡。
3、右下角蹲着休息的母鸡受惊吓的姿态暗示着麻雀飞过来之前这片姜花花地是安静的,母鸡这样的被动惊起更加突出表现出画面里姜花与鸟群的动静关系,将大自然里生动的一幕巧妙的呈现给观众。
综观本节内容言之,现代工笔花鸟的创作需要艺术家根据创作主题认真考虑诸多的艺术元素来实现经典的传承和新的突破,虚怀若谷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修心和修行并进是苏百钧先生多年以来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真实状态,这种真实又理想的美充分的体现在他一幅幅杰作之中,对我们后学者的艺术实践起到巨大的启迪和推动作用。在高研班的创作课程中,我对苏百钧先生作品的解读也是希望能探索到一点他的创作体系的内涵,对我们的创作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