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用水墨写出的是意,流露出的是情艺惠

北京皮肤科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11228/10131510.html

为什么?

懂艺术的人觉得写意难

而不懂的人觉得也就是涂鸦

也许你觉得小孩子都能画

但画龙画虎难画骨

你敢说能用随意的几个线条

表达灵魂和意境的人不厉害?

杨鹤丨《墨色流年--匆匆》丨69×46cm

杨鹤丨《墨色流年--爱情》丨69×46cm

中国的写意水墨和外国的抽象艺术很不一样

不单只从颜料上的不同,更不同的是意境

看到一幅画,就像看到一个文艺电影一样

不用台词,不用动态,就能让你产生共鸣

毕竟我们谁没经历过爱情?

杨鹤丨《墨色流年--自由》丨69×46cm

杨鹤丨《墨色流年--我们》丨69×46cm

杨鹤丨《墨色流年--我所珍爱》丨69×46cm

还没来得及看作品的创作理念

我就迫不及待的像拼图一样

用想象力加上文字的魔力

将我自己看到了文艺故事

描述出来

匆匆相见,互生情愫

相知相许,三口之家

随天各一方,但爱依旧未改

虽然这只是我对部分作品的感悟,但这水墨独有的轻描淡写,好像是在诉说回忆的过程,让人有种莫名释然的轻松感。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些心结难以忘怀,那么去看看杨鹤的作品,或许会有很神奇的事情发生……

水墨可以让我更好的表达自己

文字表达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图片给予的感染是无限的。看过杨鹤作品的人都会给予的评价就是----简单,但是被触动。

▲《眺望》,宣纸水墨,45×75cm,年

有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看的更远一点,目的是达到了,但也许我们自己会失去些。和大多数艺术从业者差不多,杨鹤也是从小对艺术就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以及天赋,调皮的他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六岁那年,父母送他去少年宫学习国画,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在聊天过程中,我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极简水墨画这种风格的创作方式时,杨鹤告诉我其实自己并没有刻意的选择创作风格,他认为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形式,还是要以表达感情和体会为原始出发点。选择水墨画的原因除了自己从小对水墨的学习以外,他认为自己作为当代的中国人,中国画中写意的提法和当代艺术都比较注重表现个人感受,同时,杨鹤个人比较注重中国传统的诗意,重视人与自然,所以选择水墨这一工具作画。

采访时,杨鹤给我看了他之前创作的作品,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之前作品的风格在迅速的变化着,杨鹤说我们看到的这种变化,其实正是他自己的变化,对于同一种物象的感受不断的变化,以及要表达的方面有了不同的选择,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不管怎么样,他都希望自己越来越能够将感受和表达融为一体。

杨鹤前期作品欣赏

▲《剪纸》,宣纸水墨,75×cm,年3月

自由,是每个人向往的,但它需要的是勇气和独自面对,即使只有孱弱的双腿,但那每一步都是新生,都是走在自己向往的方向。

窗外,深冬里,光光的枝条上只剩下几曲干卷的树叶,一切没有任何生机。但突然间,一直麻雀落在枝头,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我们的人生中都期待着这样的麻雀,也许我们也能成为一个时代的麻雀。

▲《作品》,宣纸水墨,75×cm,年3月

很多人都很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之倾倒,但大师本人却有时无人问津,尤其是褪去光环的那个普通人。作品想要打动别人,必须先要打动自己

看着杨鹤的作品,总会找到一副作品,能够深深的触动你内心深处那份不想表露的情感。

比如说《等》这幅作品的创作,杨鹤说:“当时我真的看到一个老人在等候着什么,或是隔辈的子女,或是自己的耄耋伴侣,但那在寒风中久久宁立的场景,让我怎么也无法平静。”在高楼大厦上看到点点鸽子飞过那曾经的屋顶,想到它们似乎在体会着什么,怀念着什么......便有了《望》这幅作品。

▲《等》,宣纸水墨,45×75cm,年

等,是一种乡愁,是一种默默地寂静,可以说喜悦的开始,也可是离愁的基础,我站在这里,遥望,等待开始,坦然迎接,并享受那份诗意......

▲《望》,宣纸水墨,45×75cm,年

过久的失去,让我们,连连起回想,那曾经消失的场景,依然鲜活,就如同宣纸中的水墨,水墨的流年不应只属于过去,我们是当代的中国人,骨子里也许还有那份诗意。正如我们看到作品的感觉一样,杨鹤的每一幅作品,都源自于那一刹那,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的感动。而令他最感动最难忘怀的,也是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父母,以及在艺术道路上为他指明方向的恩师。

看着杨鹤的作品,有一点像下着绵绵细雨的周末,让人感觉舒服自在。

在他的作品里面,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的一种思考以及反思。他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让他的作品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让他的这些感悟可以长时间的从心底去打动人们,引起人们在某些方面的共鸣,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以及自身的价值。

▲《引领者》,宣纸水墨,45×75cm,年

我们都希望躲在别人的身躯后去面对问题,即使这个身躯不够伟岸,但有他的遮挡,我们可以免受风雨的冲击,免受世俗的冲击,我们与这个身影只有前后的不同,但却有万里的区别,一个是用信心可以改变世界的伟人,剩下既都是平庸的追随者,勇气改变了一切。

▲《回忆》,宣纸水墨,45×75cm,年

有时沉思中看到的是记忆的失华,而所处者则如品茶一般,慢慢思绪,缕缕情意,都在那一刻弥漫,但沉寂在记忆里,是否是不愿面对现实,还是所有的美好都在加个的记忆力......这个路边的老人,安静的沉寂在自己的记忆里。感受+表达+严苛=价值

“内心充满感动,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然后将自己最真诚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些别人最想看的东西。”是杨鹤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而“把每一张正在创作的作品当做即将放到美术史中看待,用传世经典标准要求自己,审视自己,力求做到更好。”是他这些年来对创作一直坚持的态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杨鹤对于自己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充分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以此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基本功、想象力以及其他的修炼。

▲《花开》,宣纸水墨,45×75cm,年

当我们每每因为出身的贫苦和环境的恶劣,作为我们身处困境的借口,但也许这有道理,也可以没道理,但终究人生只有一次,如花开花落,但灿烂与否,就看自己的想法了。

▲《风》,宣纸水墨,45×75cm,年

冬天里,风总是无处不在,似乎可以穿透一切,所有的树木都在它的舞动下摇曳,寒风刺骨,可以穿透一切的衣裳,却穿不透思绪,吹不散那心中的阴霾,其实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的心扉,睁开眼睛看看这美妙而有赋予未知的世界,也许那样我们并不会感冒。关于话题共创

年春季,泛艺术社区将开启共创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发起或参与到不同的共创项目中。在强调每个创作者版权的基础上,同时开通众筹、打赏功能,希望平台上的项目发起人和参与者都能得到各自的权益,同时都抱有“共同创作”之心,期待能在同一个主题之下能出现不同的、丰富的内容——文学作品可以配合绘画、音乐、摄影等;也可以发动平台上的用户共同完成群体性的行为艺术。希望泛艺术平台能成为打通各个领域,让大家发挥自身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内的,“共创共享网络发布平台”。

作为泛艺术平台的资深用户,杨鹤表露,对泛艺术即将推出的共创板块很期待。也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平台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qz/10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