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口罩时代,房地产乐观预期维持了两个月,现在又基本平淡了。不是靠逻辑和认知,而是靠运气赚的钱,后面也一定会还回去。再次汇总这几年总结的俗语:。不仅很多理性的专家,还有很多民科,甚至老家体制内的舅舅都看出来了,超级地租太高,影响实体经济,影响婚育,一二线城市,努力拼搏,三十来岁,才可能结婚买房,一胎都难,二胎基本没空间了。但董教授,孟学者,许皮带不这么认为,然后暴雷了。。理性失败了,逻辑失效了,说狗粮S不能吃的错了,家庭有风险意识的男主错了,女人当家无脑上却赚了大钱。错误的逻辑得到固化,带来更多的无脑上。把一群毫无风险意识的,驱动上杠杆玩泡沫投机,类似老妇炒期货,配资炒股。只是楼市周期太长了,很多人的一辈子。。以前最流行一句话,那就是房子卖了,钱也没地方去,只能上杠杆买更多的房子。不是靠逻辑和认知,而是靠运气赚的钱,后面也一定会亏回去。融资炒股的都知道,几乎一个都不可能止盈出来。以前讲过一个段子,小孩用筛子雪地罩麻雀,一开始有十只麻雀,小孩刚要放下罩子,却走出去一个。小孩想,刚才10只都没放下来,现在更不能放下来,然后又走一只,小孩想,刚才9只都没放下来,等到9只再放吧……。最后一只麻雀都没有了。这就是人性,无人能克服。房价跌10%不卖,跌20%后,就会想着反弹到10%再卖……。据说以前盖房子的工匠,一边建房子,一边还要带孩子,孩子就在楼顶玩,工匠为了避免孩子掉下去,都在楼顶修一圈矮墙,就叫女儿墙。这个女儿墙上骑自行车的意思,就是停不下来,前面也没路。不要问我怎么办,问题就在于不该骑上去。。以前哪怕是出差一个地方一段时间,都会考虑买个房子,因为租房花钱,买个房子也不会亏。现在不一样了,一套万的房子,年租金5万,卖了后资金收益15到20万,持有就亏10多万。住房成本太高了,拿这些钱可以干很多事。尤其是四五十岁后,孩子大了,不用义务教育好学位了,房子居住成本太高,就会驱动去换小房子,或者便宜的房子。现在省会城市一两百万的成熟社区就很有吸引力了,医疗也不差。万的房子,换成万的,余下的万现金养老,不香么?。买房抗贬值,这是最经典的理论,因为房地产周期太长,以前一直无法证伪,现在已经证伪了,宽松依然没涨。但很多人依然活在幻想中。价格根源于供需关系,贬值只是间接弱逻辑。房地产太来钱了,你买一套房子,房地产企业盖十套等你,供需肯定会失衡,房子多的没人要,又怎么涨?除了京沪少数核心又核心地带,其他大部分都是过剩的。不要扯什么一线热门二线,价格高了,持有成本太高,都会驱动抛售。。这些年还是有些幻想的,比如宽松必然张的延续,还有就是万能论,离不开论,最后就是口罩放开论。这些都出现了,但都没涨起来。一季度还有些盼头,现在逐步证伪后,最后的幻想派也会心慌,越是杠杆大,幻想就越严重,因为输不起。巨大的资金持有成本,甚至是杠杆,和后孩子义务教育结束后的套现养老压力,会给下半年带来巨大压力。
现在就算不得不买,也要考虑性价比高的,流动性好的,因为至少可以出手卖出去,那些新区新房,价格奇高,纯粹是各方合伙坐庄炒起来的,后面基本没人接盘。逻辑就是新区地多,炒高了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