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野趣上海,作者俞远明
野趣上海带您一起发现上海野趣,体味城市生活中的自然风情,共享生态文明的成果,一同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上海城市,真的“野”有趣!
世博公园坐落在上海世博会的旧址上,占地29公顷,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下,北邻黄浦江。园内有茂盛的乔灌木和芦苇湿地,为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的佳境。上海留鸟添了一个新面孔
三月里,人们在世博公园里不仅可以见到白头鹎(bēi)、乌鸫、珠颈斑鸠、麻雀等俗称“四大金刚”的上海常见留鸟,还可以见到去年冬天来此越冬,尚未启程北迁的黄雀、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等候鸟。近期,世博公园出现了“新面孔留鸟”。
它的前额至头顶呈黑色,头顶着一个高耸的黑色羽冠;眼后下方有一块鲜红色羽斑;尾下覆羽鲜红或橙红色;两颊与喉部白色,背部、尾部覆羽分别为棕、黑褐色。大小与白头鹎差不多,但显得苗条,俊俏,漂亮,似乎更讨人喜欢。
它的大名叫红耳鹎,绰号“高髻冠、高冠鸟、黑头公”。与绰号“白头翁”的白头鹎同为雀形目、鹎科、鹎属,两者血缘相近。上海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将两者做了比较,并制作了图表。
左图为白头鹎,右图为世博公园里的红耳鹎上海地区白头鹎与红耳鹎比较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白头鹎与红耳鹎种属相近,大小相近,食性相近,栖息环境相近,繁殖生态相近……然而,两者外形上有一些区别。红耳鹎无论雌雄鸟头部都生有尖刺状的黑色冠羽,白天活动时冠羽都是高耸着,让人觉得如同马戏团的小丑一般滑稽可爱。有人猜测那是用来吓唬其它鸟类、保护自己的一种威慑性警示标志。
遍布全市城乡的白头鹎,终于迎来了一个“堂兄弟”与它为伴!
入境十年终于开枝散叶
红耳鹎原本不生活在上海。它们的原籍在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澳洲、北美洲、毛里求斯也通过引进红耳鹎建立了稳定的种群。在我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华南地区,红耳鹎是常见的留鸟,是那儿的“留鸟金刚”之一。
红耳鹎主要分布地在亚洲南部(图片源于网络)由于它体型独特,羽色艳丽,叫声婉转多变,深受东南亚和我国南方民众喜爱。据说泰国人笼养红耳鹎成风,还为此成立了很多“红耳鹎俱乐部”。
近十年,红耳鹎开始出现在上海野外。
大约从年开始,上海的爱鸟和观鸟人士陆续在上海动物园、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上海植物园、漕溪公园、龙华烈士陵园等一些公园、绿地里发现了“广东鸟”红耳鹎的踪迹。据了解,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是放生或笼中逃逸的零星鸟。
年3月20日,人们在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里,见到的红耳鹎垂头丧气,羽毛残缺,两眼黯淡无光,精神萎靡。有一只飞着飞着居然飞不动落到小河里,游客想把它捞上来,不料它一近岸,居然一翻身又钻进了草丛,真让人替它捏把汗。
刚被“放生”的红耳鹎被人从远处捉来放生的红耳鹎,能否在上海地区生存下去还未可知。有人认为它们的命运或许如同放生的红嘴相思鸟一样,在上海呆不久,存不活。
疑似被“放生”沦落天涯的红耳鹎。然而,十年过去了,不管是放生、逃逸的,还是从别处迁徙来的,红耳鹎们在野外显然已经形成小规模的繁殖种群,成为上海新的留鸟鸟种之一。
如今,红耳鹎踪迹遍布上海的公园绿地。
现在人们见到的红耳鹎,已经是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你瞧,世博公园里的红耳鹎,十来只一群,在灌木丛里上蹿下跳,一忽儿在八角金盘等灌木丛里“吃果果”,一忽儿跃上枝头,引吭高歌,呼朋唤友,它们在这里生活得可滋润呢!
红耳鹎在世博公园吃八角金盘果子它们是如何熬过在上海的十来个春秋寒暑的?如何在上海繁衍后代的?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