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神话小说《福地》连载
刘秀英
第2回护燕添寿(上)
宗惠天性不好奢华,每日喝白粥,吃素菜,听到屠宰声,便觉得那刀子像是扎在他心窝上一般。开元二十三年,宗惠七岁,周鼎将他送入村中学堂去念书。学堂建在周源山青峰之下,一带竹篱围着几间泥屋。
墙上挂着孔夫子圣像,当中摆着几排桌椅,十来个村童在此就读。年幼的村童,塾师周甫教他们先识方块字;识至千字后,方教读《三字经》《百家姓》,背诸子百家。
如有错漏,便拿竹尺痛打手板心。宗惠神悟过人,无论何书,看一遍便能背诵,且文词俱明。
一日早课,众孩童坐在桌上念诵孔夫子的文章。一孩童不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何意思,遂去请教周甫。周甫竖眉道:“不必多问,先把文章背熟,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宗惠听了,拍手冷笑道:“有什么‘己’可以‘克’,有什么‘仁’可以‘归’?孔夫子定然还有许多道理要告诉世人。若抱守着老生常谈,便如眼里塞了木片,什么也看不清了。”众孩童闻言,都放下书本望着宗惠。
宗惠起身鞠了一躬,拿起书本说:“请问师尊,我手中拿的是什么?”没等周甫作答,又说:“天因为有它才高高覆盖,地因为有它才充满山川人物,人因为有它才能成为圣贤。书中妙理博大精深,岂能只叫我们空空洞洞读些‘之乎者也’?”
周甫面红耳赤,说:“久闻周公子天生奇才,老夫今日要好好请教一番。”遂拿起一本《诗经》令他背诵。
宗惠从容背来,无一字错漏。周甫又取《尚书》令他作文。一盏茶的工夫,宗惠便写出一篇绝妙文章。
周甫心服口服,说:“周公子的学问远高于老夫,请另择明师吧!”宗惠道:“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学生所知仅是九牛之一毛,还望师尊继续赐教!”周甫低垂双目说:“老夫从未见过你这样的神童,犹如麻雀见了大鹏,羞愧无地!”
宗惠情知无可挽回,只得谢过师恩,抱着书本回去了。至家中,将退学之事告知父母。周鼎板着脸问:“是不是你恃才侮上,得罪了先生?”宗惠将事情如实相告。
周鼎笑道:“枯读死书,人云亦云,即便倒背如流,到老仍然不懂。先人留传智慧,是要后人领悟深意,懂得人生之道。”
熊氏唏嘘道:“我儿乃旷世神童,岂是山野村夫教得了的?”宗惠从此在家攻读儒家经典,境界日新月异。周鼎喜不自胜,说:“我儿聪慧过人,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必是宰相之材也。”
一日,宗惠闲步村头,蹲在路旁用瓦砾砌房子。一樵夫挑着柴薪走来,见了宗惠,说:“小神仙,你能帮我把柴薪搬回家去吗?”宗惠伸手一指,柴薪顿时腾空而起,飞往樵夫后院。
樵夫又惊又喜,叫道:“不得了!不得了!周公子伸出一个指头,便将上百斤重的柴薪点飞了!”农夫、村妇闻言,一窝蜂跑来看稀奇。宗惠用石头垒成尖塔,拿瓦片砌成房舍,取树枝架起楼阁,用黄泥捏了许多小人。
摆弄完后,吹口仙气,房舍、楼台闪闪发光,小人都活了过来。众人正惊叹间,天上坠下一只燕子,正落在樵夫脚前。一只苍鹰飞来,盘旋了两圈,拍翅飞走了。
鹰影过后,虚幻世界顿时化作了青烟。众人大惊道:“是谁扰乱了神通?”
这只坠落地面的燕子是玉帝的女儿六仙女所化。六仙女乃天宫第一美人,平日多思好动,如云中的雁儿,老关不住。
王母娘娘最疼此女,生怕她闹出乱子,不许她轻易迈出天门。六仙女百无聊赖,成日歪在床上长吁短叹。
这日,随侍丫鬟说:“仙女出去走走吧,成天躺着,身子骨越发弱了。”六仙女勉强起身,扶着丫鬟走出宫门。长桥上有丹顶凤盘旋飞舞,大柱上缠绕着赤须龙。
六仙女看腻了龙飞凤舞,叽咕道:“我好比一匹戴着金笼头的马,成天被人用绳子牵着,一点自由也没有!”丫鬟说:“仙女到瑶池戏水去吧?”
六仙女摇头道:“瑶池只有蟠桃盛会时才热闹,平时也没什么趣儿。天上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丫鬟顺嘴儿说:“天上哪有好玩的地方?好玩的地方都在人间。”
六仙女眼睛一亮,撒腿往灵霄宝殿跑去。来到大殿,只见玉帝、王母和大小仙官正在高声议论,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