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旅行
“在史诗中前行”意大利建筑文化深度旅行专题报道
年9月2-11日,由《世界建筑》策划组织的WA“在史诗中前行”意大利建筑文化深度旅行圆满结束,本次旅行的核心内容为参观米兰新区PortaNuova、米兰世博会、帕拉迪奥母题、卡洛·斯卡帕作品、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以及与米兰建筑师协会和威尼斯建筑学院的学术交流,沿途停留米兰、托斯卡纳山城巴嘎、卢卡、维琴察、博洛尼亚、维罗纳、威尼斯等地。
由米兰建筑师协会带队参观PortaNuova新区
在米兰建筑师协会主席瓦莱里娅·博泰和专业讲解的带领下,WA旅行团队参观了米兰最新综合开发区PortaNuova,主要有垂直森林住宅、卡泰拉基金会、钻石塔等建筑作品。讲解员着重介绍了区域的开发建设背景及设计。
米兰建筑师协会主席瓦莱里娅·博泰与WA旅行团队在米兰建筑师协会合影
米兰建筑师协会带领参观PortaNuova新区
米兰建筑师协会带领参观米兰新兴住宅垂直森林楼(BoscoVetricale)
米兰建筑师协会带队在PortaNuova新区Varesine屋顶公园讨论不同地面铺装材料的实际效果
米兰建筑师协会带领从阿尔瓦·阿尔托广场(PiazzaAlvarAalto)上远看米兰最新建成的第一高楼UniCredit大厦
WA旅行团队与米兰建筑师协会的学术交流
与米兰建筑师协会的学术交流在米兰世博会万科馆内举行,参加的意大利嘉宾建筑师有米兰建筑师协会主席瓦莱里娅·博泰利(ValeriaBottelli),米兰世博会场馆总规划师、总协调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Boeri),意大利建筑师卢卡·莫利纳里(LucaMolinari)。
WA旅行团队与米兰建筑师协会的学术交流
WA旅行团队与米兰建筑师协会的学术交流
WA旅行团队与米兰建筑师协会的学术交流
博泰利主席主要介绍了米兰建筑师协会的情况,协会有12,名建筑从业人员,包括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古建修复方面的专家。协会组织各种展览和论坛活动,让建筑的使用者更多地了解建筑师和业主,从事的相关活动,不仅促进建筑师之间的交流,也是为城市的居民服务。在米兰世博会结束2~3周之后,协会将会举办图片展,展示之前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的情况,比如里斯本、汉诺威等,对比各地世博会结束后场馆的使用状态。
博埃里教授展示了年制作的年米兰世博会场馆的规划概念设计视频。世博园区的主要道路是个十字形的人行道,来源于古罗马城市形象。在主要人行道两边,有一系列为各个国家提供的场地,作为各国展示食物的平台。
最初世博会的规划概念是一个森林,每个国家都有同等的权利来展示自己,展示他们的技巧、天赋,和制作现代食物的技能。另外一个建议是提供一个很大的温室仓库来储存食物产品。
年,规划方案起初是得到批准的,与现在世博会的规划在布局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每个国家解读各自地块的方式是不同的。同上海世博会相比,米兰世博会遗产的问题比较严重,应该以3种方式来对待:第一是关于基础设施,在活动结束后如何重新利用非常关键;第二是关于文化的,让世博的主题在城市中留下来非常重要;第三是关于政治的,世博给我们带来的外交方面的收获。
首先,世博会结束后,80%的建筑都会被拆除,但是,世博会应该包含3个阶段:第一个是设计生产阶段,第二个是为期6个月的展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世博结束后,而第三个阶段与前两个同样重要;其次,与米兰世博会主题相关,可以改变之前场馆的用途,作为新的展厅来储藏食物;再次,与调查研究相关,米兰是如何鼓励世博会成为未来提供食物资源的重点。在概念规划中有世博之后的规划方案,有研究机构和大学中心,中心是生物多样性的花园,靠近展会的区域未来将成为意大利伦巴第大学运营的场所。这件事情不仅对于米兰很重要,对于年迪拜世博会也同样重要。所以,要借鉴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经验,运用到世博遗产的考虑方案中。
米兰世博会场馆规划概念设计(图片来源: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建筑师莫利纳里指出,意大利建筑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有很多建筑师,但并没有更好地被世界认知,而建筑师对于城市及居民负有社会责任,探讨意大利当代建筑的一个新的角色,应该以一个非常轻缓、温和的形式,需要考虑到对城市景观改变的后果,反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照顾美丽的资源。例如,阿尔多·罗西在威尼斯的一个剧院,很好地解读和展示了与旧城市的联系。米兰也是一个新的试验田,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意大利展馆是由两名非常年轻的建筑师设计的。在中央展示了建筑在当今社会的角色转变,有45个不同的建筑展出,大都是低成本建造的公共建筑,因此,很难去把意大利当代建筑总结成一种风格。意大利具有非常复杂的城市文脉,有丰富的语言和建筑逻辑,如果非要找出几个关键特征的话,就是意大利在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的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好,着眼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把已有的现代建筑群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因为考虑到了城市中的每个部分,建筑的城市环境质量非常高。意大利人非常擅长利用各种现有的东西,改造设计后转变成新的功能用途,并且能在处理历史文化遗产时,利用更少的资源和新的材料。
在随后的对谈当中,WA旅行团队成员与意大利建筑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以下为交流内容摘选。
龙昊:在此次世博会展馆中哪个场馆在人文方面做得最好?
博埃里:我认为奥地利馆在这方面做得最好,他们在这样一个密集的世博场馆环境中实现了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很好地诠释和展示了在总体规划中的概念。
龙昊:世博会结束后80%的场馆将被拆除,那它们的材料会被怎样处理?新建的这些基础设施呢?
博埃里:虽然面对这个问题醒悟得有些晚,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更好地利用当初的投资。
范路:在您年构想世博会整体规划的时候,对于“城市花园”的概念更多地注重展览的内容而不是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但是在最终实现的平面图规划中,最初的概念以妥协的方式被淡化了,是不是说,表达有关国家的形象和能力,以及纪念意义的形式,对于当今建筑来说是更加重要的角色?
博埃里: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改变,并不仅仅是为国家提供场馆来展示他们的食物,但是我们确实又考虑到展示国家的形象,提供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我们不得不接受与当今的想法有些不一样了。
都文娟:国内媒体已对此次米兰世博会有些相关的报道,关于从“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农场”的概念规划,变成现在“全世界最大的餐厅”,您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博埃里:哈哈哈……我不同意,也不做评价。
陈莹:东京奥运会主馆被日本政府否决了,您们怎么看扎哈这种高成本的设计风格?
莫利纳里:我认为这个项目的问题不在于设计风格,而是从年至今她的预算翻了3倍。我们并不能接受她的造型很好看,造价就涨很多。我认为当代建筑师有一个责任,就是把公共的投资作为一部分因素考虑到项目中去,历史告诉我们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由很低的造价建成的,我们认为这种建筑应该被淘汰。
WA旅行团队与威尼斯建筑学院的学术交流
在威尼斯建筑学院教授贝诺·阿尔布雷希特的带领下,WA旅行团队参观了由卡洛·斯卡帕设计的威尼斯建筑学院主入口,欧洲最大的三层建筑图书馆。在一圈柱廊围成的庭院小广场上交流了对卡洛·斯卡帕建筑的看法,指出了斯卡帕去世后由其徒弟负责施工完成的建筑学院主入口的诸多细节“不够斯卡帕”,称其对当地材料的掌控是超越了技术,是更人文的。团队成员和阿尔布雷希特教授就参观斯卡帕建筑作品之后的感想做了进一步交流。
斯卡帕设计的威尼斯建筑学院主入口
威尼斯建筑学院内院广场
贝诺·阿尔布雷希特教授与大家共论斯卡帕
贝诺·阿尔布雷希特教授与WA旅行团队合影
WA旅行团队两次建筑专业讲座
在旅行途中,学术领队范路老师为WA旅行团队成员做了题为“帕拉迪奥与建筑秩序”“卡洛·斯卡帕与时空拼贴”的两场讲座,并在时长1.5小时的讲座之后分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范路老师主讲“帕拉迪奥与建筑秩序”
范路老师主讲“斯卡帕与时空拼贴”
斯卡帕设计的布吕昂家族墓园的双圆窗景
布吕昂家族墓园的斯卡帕墓地
来自WA旅行团队部分成员的声音
于春水(建筑师):旅行起始于最摩登流行的米兰世博会,深入托斯卡纳山区腹地古镇,终点以水城威尼斯结束。如此密集的行程,全因意大利是一个太有魅力的国度。无论你喜欢古典建筑还是现代时尚,钟情于美食美酒还是足球跑车,你都会在意大利找到足以满足自己喜好的意大利风情。
龙昊(建筑师):头一次途径卢卡是透过车窗观察古罗马时期的城墙,感觉完整而且异常神秘。等隔天特意造访这座城市,发现城墙免费开放,人们在上面休息、散步、甚至还有周末市集。好的城市是充满包容性的,也是多元化的。
陈莹(建筑师):这次意大利建筑之旅最深的印象,要算是斯卡帕主持的维罗纳古堡博物馆的改建和修复了。让人惊叹的不仅是这位神奇建筑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美学造诣,更让人称赞的是他对于古堡历史揭示式的发掘和对历史延续性的尊重。古堡六个不同历史阶段都得以展示,尤其是弗拉蒂于-年间对营房进行的哥特宫殿式立面改造的保留,使得古堡的历史得以完整的延续。
陈风清(学生):途中韩导拍摄了一个被猫开膛破腹的鸽子尸体,并命名以戏剧感极强的名字“广场上的凶杀案”。亚里士多德说,模仿可憎的事物,如果功夫到了,就能创造美。就像这个照片把死尸囊括并加上滤镜的时候,我就会带着兴趣来观察思考。感谢这次旅行的机会和范路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建筑为何物又有了特别的体会,也感谢遇到同行的你们,让我看世界有了别样的角度。
李邑喆(学生):此次建筑之旅并不简单地只是对建筑史料的收集式的参观。从米兰到威尼斯,通过与意大利建协的建筑师的交流和范路老师全程耐心详细的分析讲解,11天的建筑实例的细致走访和团员间的深入交流,让我对意大利建筑人文思想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对意大利不同城市的空间尺度和特点有了较深刻且丰富的体验。
文潇(学生):这次意大利行我收获颇丰,印象最深的是维琴察巴西利卡。外边两连拱廊,上层是柱身简化的爱奥尼,下层塔思干。原来近方形的开间加了小双柱后发券,重复后产生巨大力量感,转角柱间距变化显得节奏与韵律十足,券身对称掏洞又丰富了立面视感。建筑立面从虚实对比到比例构图都无可挑剔。帕拉迪奥的建筑艺术,内在的秩序支撑醇厚而内敛的建筑之美,矗立在维琴察经久不衰,真不愧为凝固的艺术!
李凡(钢琴家):日落,我们像幽灵一样,漂浮在里亚尔托桥附近的巷子里,看尽匆匆路人和江枫渔火,抬头只见小巷一线天,却能感到大运河在身边缓缓流过。天色渐暗,找不到回去的路,又不希望找到,但愿在此沉睡,最终却只好在广场买醉!□
(文中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由米兰世博会万科馆提供或WA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