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农村

白癜风恢复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2160.html

童年一半的时间是在湾河爱民度过的,湾河是湘阴的一个乡,因其地理特征又名湾河围子,在县城东南方向。早些年与隔壁的安静乡合并成静河乡,后来撤乡改镇。行政管理改来改去,村还是原来的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回想起童年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每一款"玩具"、每一种游戏,都会勾起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毛主席语录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农村没有城市舒适的生活条件,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宽阔的水泥路,但农村的孩子从不缺少快乐。一切以快乐为目的,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各种各样的玩具(游戏)就地取材应运而生。

玩泥巴

玩泥巴。农村泥巴多,下雨初晴,三两个伙伴随便在地上抠上一坨不太稀的泥巴,在茅草屋檐下像大人揉面团一样一顿甩、搓、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捏出来的东西,千形万状惟妙惟肖,全然不顾泥巴弄脏了衣服。

拾穗

割禾。熟悉农业知识的人都知道,每年七、八月是农民伯伯最忙的双抢季节。七月要赶着抢收早稻,紧接着要犁田、赶在立秋前抢种晚稻秧苗。站在田埂上看大人们割禾,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似简单便有了欲欲跃试的冲动。依着大人的动作学葫芦画瓢,割了几刀虽然慢了一点,却也好玩。看着兄弟姐妹们干得欢快,也想跟上速度,岂知欲速则不达,一刀割在了左小指,鲜血从两厘米长的伤口争先恐后涌出,至今小指上还留有一道斜斜的疤。

拾穗。锄禾日当午,汗滴千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里的稻子割完后,多多少少遗留了些谷穗,捡谷穗便成了小屁孩们的乐趣之一。大人的一句表扬,喜得屁颠屁颠乐此不疲。

揪把子

揪把子。湾河围子的柴火灶,多以烧草为主。一把把的稻草往灶眼里塞,塞多了烟多,塞少了一下子烧完了,要匀匀子添,草把子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难题。揪把子的工具用竹子制成,弯成弓的弓头钩住草的中间,一人顺时针转动,一人不停地的续草,编成若干米长的草绳,左盘右绕绕成草把子。扎成的把子不占地方,火大火小可以掌控。

蝉蜕

知了壳。舅舅家屋后的菜园,菜园周围土坝上有意栽种一些长刺的灌木,树干上有金蝉脱壳留下的知了壳。四脚抓地,前首昂起,背壳一道裂缝。听大人们说知了壳是味中药,可以入药。每年夏天,舅舅的书桌抽屉总是塞满了知了壳。

蜘蛛网钓鱼。有人会问蛛网怎么用来钓鱼?这种奇特的钓法我的确见过,用粘满蚊虫的蛛网缠绕在鱼钩上,身后不站人,不停地把钩抛到水面,急急的抽回,水面被钩划成千道万道裂痕。上层的攻击鱼类以为是到嘴的"肥肉",奋不顾身一口猛咬,结果不幸上当,成了餐上一道菜。

树叶兜虾。门前一条小河,西有上堵坝,东有下堵坝。河水碧绿清澈,水草随波荡漾,自由自在的鱼虾清晰可见。傍晚取一枝苦楝树叶,岸边扯上一大把青草,用狗尾巴草捆扎起来,一根短木棍固定在水里。次日早晨捞出草把,还在温柔乡里的小虾们被一网打尽。

打雹秋。盛夏时节,小河是天然的游泳池,河床是软绵的沙婆(河沙)不咯脚。不会游的在岸边狗刨式,会游的纵身一跃,一个米剂(潜水)刹过去,半天才在远离岸边的地方露出人头来。体力好的,往返对岸一个来回。打雹秋的小屁孩一挑胯(裸体),男人们穿小衣(短裤),女孩们没有专业泳衣,一身长衣长裤蹦入水中,丝毫不影响划行速度。村里的姐们大多断黑(夜幕)后下水,至于为什么,你们都懂。

捉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麻雀成了"除四害"的对象,我不这么认为。麻雀偶尔吃下稻谷,更多的时候它是以小虫为主。捉麻雀是个技术活,在树下空地里,支个大筲箕,撒上一坨白米饭和一把谷,麻绳一头系在棒上,一头牵在手上,远远的躲在草垛后,等鸟儿上钩。鸟儿先是一番侦察,四下无人,大胆地飞下来,一边啄食一边向筲箕底下蹦跳而去。其它麻雀耐不住嘴馋,纷纷跃下枝头,放松警惕加入到大朵快颐的行列。这时,绳子一拉,等到麻雀查觉是陷阱,想扑楞楞翅膀飞起为时已晚矣。被"俘虏"的麻雀,大多闷闷不乐,不饮不食,可怜鸟妈妈在枝头呼天怆地,心疼自己的孩子身陷囹圄,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受此感染,孩童们大多有恻隐之心,放鸟归林,让母子团圆。

掏鸟窝。喜鹊窝一般在高大树杈上筑巢,而麻雀窝比较随意,屋檐的空洞里、墙缝里、草垛里,农村多茅草屋,日晒不到,雨淋不到的避风处成了麻雀的"避风塘",它们在这里成家立业繁衍后代。麻雀蛋很小,近似为球形。蛋壳没有鹌鹑蛋样的黑斑点,与鸡蛋壳颜色一致。

禾田捉鱼

禾田捉鱼。湘阴话管蚯蚓为畜生,挖畜生钓鱼不如禾田捉鱼来得刺激。三五个同龄人,脱掉衣服裤子,一条小衣(短裤),甩掉凉鞋,跳进齐小腿的水田。青绿的秧苗间稻花鲫在自由嬉戏玩耍,小孩突然的闯入,吓得它们花容失色惊慌四窜,田间的水愈发浑浊起来。捉鱼的小伙伴是快乐的,蚂蟥也是快乐的,它悄无声息地爬上裸露的肌肤,肆无忌惮的简单粗暴,吸得肚满肠圆。

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田间地头荒坡狗尾巴草多极了,随便扯两根,尾巴朝下相互交叉,含在嘴里,两头的茎撑在上眼皮,扮演小丑吓人。

箩筐与簸筲

板耙

齿耙

晒谷。双抢时节,抢收回的早稻需要完全晒干才能贮存或交公粮。早上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先扫干净禾塘,再用簸箕或箩筐装谷倾倒在禾塘,用耙耙开和收拢。耙有两种,一种是带齿的齿耙,一种不带齿的板耙。

水车

水车。双抢时节,晚稻秧苗插下后,需要往田里灌水。那时工厂常见的抽(潜)水泵在农村是稀罕物,因为没有架设电线,再高级的电动机也是摆设。智慧的先人发明一种名叫水车灌溉农具,成为田埂上最亮丽的风景。水车可以坐在横杠上,前有扶杠,左右脚蹬踏在类似轮轴上,带动格板从塘里汲水至田里。

烟标

捡烟蒂把。随大人们去呷场伙(喜酒),最喜欢往地面睃巡,为什么呢?那时农村烟瘾大年龄大的买不起香烟,靠捡烟蒂收集烟丝,自己滚喇叭筒抽。现在的人说喜欢赌的人是不呷不喝,留钱赌博。那时的老烟鬼,把香烟看成一等精神食粮,积攒下来的鸡蛋鸭蛋与人兑烟丝。自小敏锐的观察力,给我带来无穷尽的快乐。香烟没有过滤嘴,当快燃烧到夹烟的手指时,纵使是百般不舍,必须扔掉,因为那阵灼痛十指连心。别人一扔,立马上前踩灭,不动声色收进口袋。在姨妈屋后的周姓娭毑那,水煮蛋、溏心蛋和冲蛋没少吃,未了逢人便说还伢子怪气(聪明)。

打水漂

打水漂。屋前有河,屋侧边有塘,打水漂成为一种娱乐方式。水岸泥土里多瓦嚓(陶瓷片),选一片不咯手的瓦嚓,弯下腰,抡圆胳膊一丢,瓦嚓像蜻蜓点水般一连十几个飞跃,在池塘激起片片涟漪,才在心不甘情不愿毫末之力下沉入水底。水漂打得好不好,它与材料的厚薄、力量的大小和切入水面的角度有关。

溜冰。有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屋侧边的塘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小伙伴们一窝蜂的在冰面上嬉笑打闹,一人蹲在锹上,一人拖。在急转弯时一不留神会站立不稳,狼狈的摔倒下来。倒下的爬不起来,捧腹大笑的直不起腰。往事如幕历历在眼前,那一年最欢乐,从此之后,池塘再也没结过冰,原来的大水面被村民瓜分成若干小池。

我们的童年,就像一个旋转着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万花筒里装着每个人童年的故事,正是这五颜六色的彩,给了我们弥足珍贵的甜蜜回忆和无限快乐。

本篇《童年在农村》与《我们的童年》(城市篇)互为兄弟篇,内容互补,欢迎各位围观转发分享,点右下角在看,发表评论各抒已见。

图片·来自百度

文字·顾湘辉

作者简介?顾湘辉,一九七〇后,湖南湘阴人,现供职于中国纸业。志以稚拙之笔记录生活点滴,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火花。

故乡在城南

谢谢您一如既往的喜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qz/7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