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将至,尽管已到不惑之年,我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盼着过年。
平日里总是琐事缠身,忙忙乱乱一年下来,难得有几天假期,过年也不用担心加班。这段时间,可以彻底放松心情,收拾下房间的卫生,整理下书柜,走亲访友也是必不可少的,对的日子,再遇上对的人,还可以小酌几杯,天南海北海吹一通。
小时候,衣食虽无忧,但物质还是没像如今这样丰富。对年的渴望,说到底,无非盼望一身新衣裳,再就能吃到平时不常吃的油饼、长面、肉类。如果还有其他的话,肯定是鞭炮和压岁钱了。那时的快乐,是今天的孩子体会不了的。
一到腊月,特别是一到腊八节,“糊心饭”吃下,整个村庄开始热气腾腾地准备过年了。村庄里大喇叭上“十杯酒”的小曲咿咿呀呀响起,加上此起彼伏的猪叫声,小孩们看了这家杀猪的又到另一家,只等抢个猪膀胱当气球玩。等待过年的日子总是太漫长,终于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送完灶神,就开始扫房子、炒臊子、炸油饼、蒸包子……干活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只管放开肚皮,往嘴里放好吃好喝的。
大年三十那天,贴春联、贴门神、贴窗花……一气呵成,最好是有点雪,就能满足大人们“瑞雪兆丰年”的愿望。小孩们在院子里跑出跑进,偶尔点个鞭炮,厨房里飘出的香气充盈着整个院子。除夕夜,一家人吃完饭后开始守岁,电视上依然播放着春晚,我们自顾自忙着玩扑克牌,赢或输几个核桃、糖果之类。
守岁应该到天明,也不知几时,昏昏沉沉、东倒西歪地在炕上睡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根本吵不醒我们。一般初一早上我们是被大人叫醒的,听大人说,大年初一睡懒觉,夏天碾场会遇上雨。这时我们也不敢怠慢,穿上一身新衣裳,吃过饺子,开始挨家挨户向长辈拜年。有社火的村里已经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大家忙着接喜神。稍后,大人小孩开始装扮,这时所有的小伙伴都派上了用场,女孩子扮旦娃唱小曲,男孩子画了红脸、花脸,手持“天官赐福”笏板,一家一家轮着演。什么也不装扮的小孩,跟着社火队上蹿下跳。见小孩淘气大人也不生气,脸上笑呵呵的,就这样一直闹腾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闹元宵,面灯一点亮,腊八吃过“糊心饭”的大人们这时心里亮堂了,才发现闹腾的时间有点长,抓紧干活啊,这不,春耕快要开始了。小孩子们也有点慌,疯耍了一假期,寒假作业还没写完就要开学了……
当顺着时间的河逆流而上,看到的都是昨日我们的欢乐,可眼下,我们的孩子呢?就在我生活的小城里,大街小巷全是行色匆匆的孩子,像赶场一样,提着书包,从这个培训班出来,又去了另一家兴趣班,英语要学,奥数要学,还有书法、绘画、电子琴、跆拳道、编程……都要学呐。我常常在想,大家都是普通人,特别是我们这些大人们,普通得甚至有些碌碌无为,都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是麻雀,为何要逼着孩子非得成凤凰?
如果有机会,带着我们的孩子去乡下,再找找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年味儿,不是挺好的吗?
来源:未来导报、木头羊语文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