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中国第一”财经作家
在新华社的头三年,吴晓波借助新华社这个平台,深入到全国当时各大知名企业,他完成了基本的商业训练,积累了原始的人脉资源。但是,吴晓波在大众之中并不知名,他的所有名气,也只是够他在本地报纸和同学管理的杂志上写一些专栏而已。
到了年,已经结婚6年的吴晓波和妻子邵冰冰两人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他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未来一定会大爆发。于是他将几乎所有的稿费积蓄都投进购房。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吴晓波保持着每年至少买一套的节奏,买下来,租出去,然后一有机会就抵押继续买房。
年,吴晓波夫妇花50万在千岛湖买下了一个岛,用来种杨梅,酿杨梅酒喝。同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相继创立。“我30多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个宿命。所以我当年为什么在千岛湖买一个岛?真实原因就是我认为我迟早会被干掉,趁早买个岛当农民。”(见《吴婷对话吴晓波:你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商人?》,视频节目“我有嘉宾”,主持人吴婷)还是在年,吴晓波开始创作一本不一样的书。他要写的,是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和曾处在中国商业之巅的大公司,却不是写他们如何成功,而是写他们如何失败。一年后,吴晓波的成名作《大败局》横空出世。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吴晓波出现之前,谁也没想过严肃的商业写作能出现在畅销书行列。
这本书不仅让吴晓波赚足了稿费,曝得了大名,更让他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有一天,吴晓波在家吃饭,很久都已经没和他好好说话的父亲突然来了句:“听说你写了本书,叫什么败局?”吴晓波回答,“是的,叫《大败局》”。
父亲说,“隔壁王叔叔很喜欢你写的书,你签名一本送给他吧。”吴晓波答应下来。过了一会,父亲又说了一句:“你们这一代人,也挺不容易的。”从那一刻起,10年的坚冰,开始溶解,父子的关系,终于开始缓和。
年,吴晓波在几经犹豫之下,辞去了新华社的职位;此时的他,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并且名满天下。年,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吴晓波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访学期间,他每天日落时散步的查尔斯河,正是96年前李普曼走过的同一条河。
在哈佛时,他发现美国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非常陌生,而对方又在这种无知的基础上进行或正面或负面的预测。作为一个观察者,他感到一股“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但是面对出版行业的颓靡,用4年时间来写这样一本“前途未卜”的书,这显然是一门赔本生意。
好在,彼时吴晓波的妻子正在做广告生意,有一个稳定的大客户,4年内,即便吴晓波没有什么收入,妻子也可保家庭财政无虞。
吴晓波与妻子邵冰冰
年、年,《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出版,一面市便好评如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家》等联袂推荐,该书被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累计销售超过万册,而且被拍成同名纪录片。
此书之后,吴晓波“中国财经写作第一人”的称号,实至名归。
年,吴晓波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三本书同时大卖,版税收入高达万元,位列当年作家富豪榜第5名,比韩寒、易中天、余秋雨、于丹等当时大红大紫的作家都靠前,也是排行榜里面唯一的财经作家(排在他前面的是郑渊洁、郭敬明、杨红樱、当年明月)。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当你以为那是最好的时候,往往就会有厄运来临。年,当吴晓波正在享受着名利双收的快感时,命运朝他做了一个鬼脸。这一年,他新写就的《吴敬琏传》照样大卖,但却被曾担任过9年吴敬琏的助手柳红指控抄袭。
此后,柳红到法院起诉吴晓波,称吴晓波以多种方式大量剽窃了自己作品《吴敬琏评传》的内容,要求道歉并与出版社共同赔偿50万元。这个起诉,让吴晓波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连方舟子也进来插一杠子,说“吴晓波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
但最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审理认定,《吴敬琏传》并不构成抄袭。此后,柳红继续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吴晓波用两年“炼狱”和半头白发,总算是换回一身清白。
Part3自媒体“首富”“抄袭风波”彻底尘埃落定,已经是年。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