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里的鸟事

北京最佳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646.html

本期推出的是会员王麓民的打鸟作品专辑。王麓民钟情打鸟,据二里半群众反应,他经常在午休时间,提着半米长的大炮筒独自在麓山脚、桃湖旁、湘江边溜达。他镜头下的鸟儿,神情呆板落寞,反应了城市水泥钢筋丛林里野生鸟类无奈的生存状态。本栏目欢迎摄影爱好者投稿。无论会员非会员。

sdfd

二里半的每一个清晨都是在鸟鸣声中醒来。苍翠如海的二里半校园顿时躁动热闹起来。

这是浮躁闹市里的净土,霓虹都市中的田园。这里山明水秀,鱼跃虫鸣,有适宜鸟类生存的独到的自然条件,从岳麓山到桃子湖到湘江边,大量的鸟儿在这里繁衍生息。

作为鸟类和摄影爱好者,二里半村村民王麓民大爷刚刚用10年来省下的早餐钱新淘了打鸟利器。这是一枚mm毫米焦距的镜头,配上2倍增距镜,能够在漆黑的夜里拍到1千米外打哈欠者泛黄的牙齿。

现在是中午。在学生食堂用过午餐的王麓民,利用难得的午休时间,来到校区南边的桃子湖。

桃子湖是鸟类的天堂。尤其是湖心的小岛,汇聚了数不清的各色的鸟儿。

这是秋日的桃子湖,小鸟的天堂

△黑喜鹊在枝头惆怅地望着家园附近的城市高楼。摄于湘江沙洲

△黑喜鹊。摄于桃子湖

△灰喜鹊。摄于桃子湖

△红嘴蓝鹊。分别摄于岳王亭与桃子湖石桥边小池塘

△秀美的红头长尾山雀。摄于桃子湖与岳王亭

△麻雀。分别摄于忠烈祠与湘江边

△黑脸噪鹛。摄于桃子湖

△斑文鸟。摄于桃子湖

△斑姬啄木鸟。摄于湘江边芦苇丛

△男北红尾鸲。摄于桃子湖。

△女北红尾鸲。话说男的比女的好看啊。摄于桃子湖

△小鸟杀手——棕背伯劳。摄于湘江边

△乌鸫。长得像乌鸦,名字也像乌鸦。摄于法学院旁

△乌鸫。摄于湘江河堤

△鸊鹈。不会飞的水鸟。摄于桃子湖

△燕子。摄于桃子湖

△夜鹭。一种白天没精神,夜晚贼清醒的水鸟。摄于湘江

△夜鹭白天偶尔也飞一下。图为其在桃子湖巡视领地

池鹭飞越湘江。摄于湘江

△蒹葭苍苍,白露为双。白鹭飞过城市建筑

△翠鸟在歇息。摄于桃子湖石桥边

翠鸟。摄于湘江边

△黑水鸡在荷叶上漫步和啄食莲蓬。摄于桃子湖

△池鹭站在荷叶上。摄于桃子湖

斑鸠、八哥、白头鹎是二里半最常见的鸟类。

与远在非洲稀树草原的远亲斑马不同,二里半的斑鸠似乎更喜欢在水边声生息。六月的湘江,正逢雨季,江水已经涨起来了。河堤上丛生的野燕麦麦穗已经成熟,沉甸甸的低下了头。成群结队的斑鸠来这里啄食这鲜美的草籽。几乎每一个草窝都藏着斑鸠。人一走近,就扑棱棱飞起一大片。然后越过泛黄的湘江水,飞到江心沙洲的芦苇荡里歇息。

△珠颈斑鸠。词典说斑鸠味道好。摄于湘江步道

△受惊的斑鸠飞过河水泛黄的湘江。摄于湘江

△受惊的斑鸠飞过红绿灯路口。摄于新民路口

白鸽飞过天空。摄于湘江大堤

与斑鸠伴生的是八哥。这种靠近喙根头顶长有小撮黑毛的小鸟,经过驯化,可以像他的远亲八戒一般学说人言。

△同事新婚,衔着草叶匆匆去赶喜酒的八哥。摄于湘江河堤上空

△八哥抓着紫薇花树干,看着不远处一对男女八哥在恋爱。摄于湘江河堤

△小八哥在草坡上呼喊妈妈。摄于湘江河堤

白头鹎喜欢栖息在湖岸边的柳枝上,他们的鸣叫很清脆。那黄绿的色彩让人误以为他们是黄鹂。

△白头鹎俗称白头翁。这鸟现在比麻雀还多。它站在荷花上。摄于桃子湖

△戏柳的白头鹎。摄于桃子湖

△飞行中的白头鹎。摄于桃子湖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燕雀。摄于桃子湖北边草地

△白鹡鸰。摄于桃子湖石桥下

△准备洗澡的画眉。摄于桃子湖石桥边的小池塘

△雪中抱团的丝光椋鸟。摄于二里半村五栋前的水杉上

△湘江里戏水的丝光椋鸟。摄于干涸的湘江

△望着镜头的黄腹山雀。摄于岳麓山

△树鹨。摄于湘江步道

△红肋蓝尾鸲。摄于岳王亭

△鹊鸲。摄于忠烈祠边

△鹊鸲。摄于桃子湖

△蜡嘴雀。摄于湘江边

短短的篇幅无法尽述镜头收入的二里半的鸟儿。秋去冬回,寒来暑往,在二里半的校区里,风景在四季轮换,一茬茬学子在这里更替,唯有这些可爱的生灵,无论是白雪飘飞的冷冬,还是春暖花开的阳春,还是赤日炎炎的酷暑,还是秋高气爽的金秋,一如既往地在这红墙碧瓦的大学校园里鸣叫飞腾、繁衍生息,使高等学堂勃勃的文化生机里,多了些自然的趣味与活力。

(说明:编辑非鸟专家。鸟名尽管多方核对,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留言指正。)

出品:湖南师范大学摄影协会

编辑:王麓民

审核:梁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sc/7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