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是一位公主。开玩笑的。虽说本来是一句话能概括的小事,但还是觉得长文记录最有温度。那么就来说说关于的我的窗台飞来小鸟这件事吧。曾经看到一位博主在国外的随笔,“走向一群鸟,他们会挪挪屁股给我让出一条路,而不是会惊吓着飞走。”一下子十分羡慕,我是个只远观过野生群鸟的人呀。都知道二零二零的冬天吧,我向来痛恨寒冷,这个冬天似乎极致的冷。人群被封印了,大街小巷的被冻住了,冷到开春时小区里只剩下长毛的流浪猫,我最心爱的一只短毛三花好像没能熬过那个冬天。这是另外一段邂逅了,讲起她是会笑也会心碎的一个故事……说远了,不该冷落小鸟。说到冬天了,冬天可真冷。公园里的树们秃了好些,鸟们好像没地方蛰伏了似的,他们怎么过冬呢,谁忍心小鸟饿肚子呢。可爱小鸟——如果你试着画她,就会发现小鸟的小嘴精巧,没有一丝多余的赘线,尾巴长长,肚子又软又圆,小鸟真好!从我的窗台向外张望,初冬的榆叶梅努力泛紫,还是透出蒙蒙青色。鸟们行色匆匆,若不是窗外严寒,还以为树丫烫脚,因为他们从来不肯安静蜷在树里,或是排队一样久久矗在电线上,他们总是大声谋策,交换着觅食与筑巢的据点。我是如何知道的呢?我往窗台上撒了一把大米,从无到有,从零到整,他们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我了。最常来的还是麻雀了。小时候看某本民俗杂谈,有的地方把麻雀叫做屋角鸟,“屋角的常客不是飞燕,而是麻雀。”真是生动,记忆犹新。冬天可恶,但是冬天的麻雀异常胖壮美丽,一改夏天轻盈瘦长,提羽肌收缩麻雀绒被提起,膨胀,绵软如球,加之没有膝盖,蹦跳着走路,吃饱后在窗台上蹦蹦跳跳,看客喜乐,十分满足。在窗台上拉粑粑除外。不过收拾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了。对了讲一下,小时候似乎都认为麻雀是吃粮食的害鸟,甚至列为四害之一,实际上半个世纪前专家们就为麻雀平反了。麻雀捕食甲虫、象鼻虫、蚂蚁、臭虫、苍蝇及蝴蝶,是有益处的;在秋、冬两季,麻雀吃杂草种子,对除莠有好处;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其他鸟类非常少,麻雀在消灭人行道、街心花园、公园中的害虫,保护城市的绿化中起作用。现在麻雀是国家三有动物噢,捕杀超过20只就属刑事案件。秀一下小客人们的靓照。雀一好。雀俩好。雀仨好。红嘴蓝尾喜鹊,只看见过一次,没有拍到。是公园里最常见的鸟之一,但在窗台看见就像在苍蝇馆子看见小爱豆一样。下图是在附近公园拍的。纯黑的鸟,可能是谁家遛弯的八哥,也可能是小嘴鸦。(木有照片)甚至大胖鸽子,最后证实其实是斑鸠。这是珠颈斑鸠。珠颈斑鸠脖子上是一圈珍珠,山斑鸠是斑马线。说说小鸟来了后的变化。大清早就会唱歌(讨吃的),有被吵到几次,不过醒来就能看见圆滚滚的鸟,心情特好。一开始还是很怕人呢,屋子里有丁点儿动静就飞了,总是担心他们飞反了撞到玻璃窗,万幸没有发生过。后来就可以在窗台上多停留一会儿啦,不然也不会拍到那些照片~帮助解决了一些袋底口感糟糕的碎米。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煮到难吃的米饭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最重要的是,让我感觉到一丝莫名的安慰,那个时候明明一直在发生不太好的事情。有好多事情想去提前珍惜,再说可笑一些,想要去拯救,想去平行世界偏离百分之一,当然停滞的人群潮流却不允许我逆流而行。冬天迟迟不肯过去,令人烦躁。但小鸟来了。你知道吗,小鸟来的时候,我不确定是不是曾经见过的哪一只。但是她歪着头的样子,黑黝黝的豆豆眼,亮晶晶,我不知道那眼神意味着什么,但就当作渴盼米粒的意思,真是纯洁的愿望,好像彼得潘希望每个孩子幸福快乐成长一样的纯洁愿望。那模样我可以看好久好久。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要小鸟来你的窗台,来听听我的小小建议吧。一、不要晚上投喂,不然他们以为是晚上开饭,半夜大叫,有你好受的~二、最好是冬天投喂,记住人类只解燃眉之急,不要妄想散养野鸟。更不要太惯它们,夏天就让他们多吃点虫子,不然真的会没有自理能力一窝蜂往你窗台上跑~~三、最好两至三天喂一次,理由同上。四、鸟粑粑并不多,没啥味道,但是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如果介意建议不要投喂小鸟。五、麻雀最爱的应当还是面包虫,亦喜小米。我喂的是大米,当然,生虫的玉米、豆类,交给他们解决再合适不过。六、不要放碟子盘子之类的,直接往窗台上洒,一是鸟们可以吃得分散自在些,二是避免高空坠物。特此鸣谢小动物爱好者小羊,给了我投喂窗台小客人们的指南。祝大家的窗台阳光常眷,小鸟偶访。愿你时时期待,朝朝暮暮,明明朗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