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朱景清明祭扫各纷然

年第期(总第期)图片来自网络清明祭扫各纷然-----————————-----朱 景岁月无居,时节如流。清明节,忽焉而至。是日,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倒是风轻云淡,春光明媚,天气温和,天空一片蔚蓝,大地一片亮光光。山坡上,到处是青青的草木斑斓的鲜花,到处是影影绰绰扫墓人的身影,到处是絮絮叨叨的祷告声,到处是漫天“纸灰飞作白蝴蝶”,到处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轰鸣。一阵阵的鞭炮声炸走了山坡上的寂静,炸开了热热闹闹的清明节。“南北山头多墓地,清明祭扫各纷然。”漫山遍野的孝子孝孙正在一座座墓前墓后忙碌着,有的在除草培土,有的在压纸钱,有的在摆案祭奠,三跪三拜,口中念念有词,深切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祈求福披子孙,德荫后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家乡扫墓的祭品主要有檀香、冥纸、叶搭饼、酒、鞭炮、或猪肉或猪脚或猪肚或金猪或乌贼等荤菜。一墓一户一案,一案三炷香、三盅酒、三个叶搭饼,冥纸、荤菜多少、鞭炮大小,丰俭由人,不一而足,诚心诚意祭祀先人。看着墓头的供品,童年劫饼的往事又临心头,浮现在眼前。那时代,乡亲们连稀粥都吃不饱,时常有上顿没有下顿,过着“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艰难日子。然而,乡亲敬奉祖先的初心始终不改,再穷也不能穷祖先。每年清明节,就是自家缸里没有一粒米,衣兜里没有一文钱,乡亲们也厚着脸皮东借西借,一一备齐祭品扫墓,极尽子孙的一片孝心。小孩子有口无心,只顾得口福,不谙思念苦,清明之日,就是他们高兴之时。每每这天晨早,我们小孩子就相邀相约,三人一群五人一队,像一群群馋嘴的小麻雀飞去山坡,寻找目标,蹲在墓头,耐心地等待抢劫祭品—叶搭饼。说时迟,那时快,主人家奠祭仪式一结束,大伙儿一齐下手抢刧。眼疾手快的抢到叶搭饼,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奔向另一个“战场”。脚手慢的只落下一个眼羡,无奈地赤手离去,寻找下一个墓场。吃一堑,长一智。输在抢占先机的孩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祭奠刚开始便先下手为强,抢走叶搭饼,撒腿就跑,害得主人家哭笑不得,只好又得重新摆上叶搭饼继续祭拜。偶尔也遇到这样气死主人的事,有的孩子抢不到饼,就抢盘里的猪肉,像狗叼着骨头一样拼命地跑。主人家怒不可遏,急忙起身紧追不放,一边追一边骂:“还不放下,逮着,剁断你的手。”孩子眼看逃不了,丢下了猪肉,才得以脱身。直到现在,一想起这事,还觉得好笑。我们的孩子人小点子也多。一到山坡上,每人就折断一支笔直的木麻黄枝条,去掉叶子,做成一把饼串,把刧来的饼穿在饼串上。扫墓活动结束,大伙儿聚在一起,高高地举起饼串,相互比较“战利品”。童年的岁月虽艰涩,但生活也不缺乏乐趣。一年一度的祭扫活动,代代传承,恒久不变。晚辈就在祭扫活动中,从长辈的口中得知了一个个先人的生平事迹,口口相传,凝固在子子孙孙的心里。每每拜扫先人的墓茔时,一个个先人就从记忆深处走了出来。四叔身体魁梧,年轻力富,勤劳能干,又忠厚善良,深受乡亲、家人的喜爱。然而,吉人没有吉命,他成家立业不久,还没有大小,不幸患上了放血尿疾病。这本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于今来说不过是“小儿科”。由于那时国家医学事业落后,乡村更是缺医少药,全家人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四叔被病魔夺走了年轻的生命。中年丧子,祖父祖母痛不欲生,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四叔的离去,成了全家人心头永远的痛。祭扫四叔坟墓时,爷爷曾经追忆四叔悲痛的话语又在我的耳边回响,心里不禁涌上一阵阵的惋惜和憎恨:惋惜四叔生不逢时,英年早逝;憎恨旧社会医学技术的落后,病魔横刀夺爱,掠走了多少贫苦劳动人民的生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打我懂事起,爷爷年事不是很高,黑黝黝的脸上刻遍深深的褶皱,宛若一张折叠得皱巴巴的黑纸。身体也瘦骨如柴,手脚条条青筋暴起,清晰可数。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沧桑,过早无情地摧垮了他的身体,赋闲在家。每天,他都坐在厢房自已卧室门口的凳子上,后背倚靠着墙壁,看家守院。身旁墙脚竖着一把水烟筒,一条榕树干垂根搓成的点烟绳在脚下的地面上闪着微弱的火苗,一丝丝的烟雾慢慢地缭绕着上升。他烟瘾很大,一会儿一会儿拿来水烟筒,在烟鸟上摁上一小撮熟烟,拿起点烟绳点着,猛吸几口,仰起头,眯缝着眼睛,吐出一圈圈白烟,吐出一个个动听的民间故事。毎天放学后,我们就围在爷爷的身旁,竖起耳朵津津有味地听着,《大山婆》《一座古庙》《嫦娥奔月》等故事,至今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耳际。爷爷上有父母,下有四儿两女,家庭人口多,田园少,尽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地辛勤劳作,打来的粮也养不起全家。穷则思变,爷爷很会谋生,也有想头,饭要吃饱就要扩充田地广泛种植多种农作物,发展家庭副业。为此,他和奶奶起早摸黑种田,开垦荒地,还多养牛猪鸡鸭卖钱,舍不得花,一分一文地积攒起来。一旦有了一定的积蓄就购买田地,先后买了好几块,辛勤耕耘,好容易才把儿女养大,成家立业。父母养子女大,子女陪父母老。爷爷的子女特别有孝心。爷爷毎年生日,三个儿子(四儿已去世)都共同为爷爷操办生日宴,宰鸡杀鸭买猪肉,全家人一起聚餐,庆祝爷爷生日快乐。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孝敬爷爷,争着给他夹菜。“不要了,不要了,吃不了。”爷爷一边不止推辞,一边眉开眼笑,满脸泛着浓浓的幸福神色。儿子、媳妇每次趁圩赶集,女儿每次回娘家都会给他买回他喜欢吃的白饼、水饼、机赞饼。我们孙辈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直咽口水。这时候,爷爷慈爱的对我们说“来,每人一些。”每每被父母看到,就破口大骂:“敢和爷爷讨吃,还不快还给爷爷!”说着,拿起木棍把我们赶得鸡飞狗跳。“哪个侬子不讨吃?别打骂他们了!”爷爷一边劝说儿媳,一边把我们放下的饼收好,再偷偷分给我们吃,爷爷真好!子欲养,亲不待。尽管子孙尽心尽力侍候爷爷,诚心诚意地挽留,终究也挡不住他要走的脚步,他还是走了。我们只好含泪相送,祈愿爷爷在极乐世界里一切安好,照顾好自己,庇佑好子孙……这天,春阳流光溢彩,沐浴着家乡的大地,草木萋萋,百花盛开,芸芸众生。这日,祖先那浩浩荡荡恩德正如这千丝万缕和煦的阳光,沐浴着子子孙孙,安居乐业,丁财两旺。拜谒祖宗,只是一种缅怀,一种纪念,一种礼仪,一种心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线责编 范丹丹)作者简介   朱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在《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研究教学》《湛江教育》《湛江日报》《东方散文杂志》《西部散文选刋》《黄河文艺》《当代美文杂志》《国际诗歌》《首都文学》《作家》《西散南国文学》《中国作家在线》《西散原创》《精品悦读》《南粤作家》等全国多家教育教学报刊、党报党刊、文学杂志、微刋发表论文、散文多篇,30多篇作品获得征文大赛一二三等奖,还参加了《审题大王》《小学读写算方法指导》教辅书的编写。推荐阅读余秋雨|笔墨祭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高洪波|鸡血石记池 莉|熬至滴水成珠阿 成|抚远之远(外一篇)赵国春|北大荒寻“角”记周树山|乱世和末世的自我救赎——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张继炼|大漠神韵(系列散文)师郑娟|拜访贾平凹廖静仁|调琴师(小说)张 镭|失独者K先生林清玄|生命的意义曹学林|我与汪国真的一面之缘艾贝保·热合曼|向人民楷模致敬韩世霞

天山漫笔嫣 然|生命之树王卫民|紫薇赵晏彪|心灵的家园创作的牧场——评张继炼小说集《遥远的牧场》邢海珍|生命之树与诗意的年轮——森林诗人吴宝三的文学之旅李凤臣|麦收裴海霞|问佛(散文)三色堇|大雁塔,铎声阵阵(组诗)王立世|时间带着一块糖——评赵少琳诗集《纯棉的琴键》中国作家在线000+作家文学爱好者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dl/9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