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坎老街的记忆之三十滨海中学李开荣

白癜风胶囊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9/5943330.html
东坎前河南边的滨中,现在是县一中。

在东坎老街,许许多多的人提起滨中就津津乐道,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的母校、也是他们引以为荣的地方。

滨海中学始创于年,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建校八十余年,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原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光明日报》原总编姚锡华,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新闻发言人、少将王兆耀等,都是杰岀的代表。

老滨中的大门朝东,位于现在的县直幼儿园向北一点。南北边门外,中门很高大,合页状的四扇,下半部是门板,上半部为透空的窗户型,与镶有“滨海县中学”大字的门头,有约两米的空间。在蓝天和门前开阔地的映衬下,有一种书香门第的感觉,既儒雅、又大气,很特别的样子,令人浮想联翩。

看戴着红色校徽的老师和白底红字校徽的学生,从大门内走出来,油然产生一丝敬意和羡慕、甚至有点嫉妒那些一路说笑的学生们。

现一中大门上曾有过的校志铭作者学书

可惜,一度时间此大门却很少有人进出,原因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大都在老街居住,上学、放学都走离家较近的北门。

学校四周都是围河,一座木桥架设在北门口的围河上,桥和大门同宽,平时仅开东边的小门。桥上也分边门通道,在桥东三分之一处,加设一截栏杆,与桥东边护栏形成夹道,像条较宽的检票口。此种设计比较少见,也可说是北门的一种特色。

北门和滨海县服装厂隔路相望,在现在育才中路往西大约50米左右的正路边。青砖砌就的大门因紧靠围河,砖墙青苔厚重,老是湿漉漉的感觉,倒也显得古朴和厚重。

进得大门往左是食堂,往南一点是大礼堂和老师的几排宿舍,我的五姨陆文和姨父朱乃昌的家就曾住在这里。

北大门正前方和往右都是座北朝南、人字头带外走廊的教室,一式的青砖、青瓦,近看很清新,远看更清爽。

间距合理、布局规矩的校园,间以各种花草、树木,虽比不了现在新滨中的花团锦簇,但在当年学校周边尽是丁头茅屋,光秃秃难见树木的外环境中,可算上是一处难得的好地方。

老校虽好,又哪能与现在的环境相比。

学校的图书馆、阶梯教室、教研室、连课间最繁忙的厕所,都被很合理地按排在应该的位置上。

早前的滨中没有体育馆,学生上体育课和开运动会,都在学校最南边的大操场,那里也是我的最爱。小学五、六年级,暑假时间去那儿玩得最多。

在三合土的跑道上,象撒缰的野马疯跑一阵,喘息未定来到有运动器械的操场中部。门型框架上插着的竹竿、吊绳及双杠,是我的最爱。没人教,却也能在四、五米高的竹竿上,手脚并用像小猴子一样灵巧,“腾、腾、腾”地很快爬到杆顶。

两腿夾住竹竿,曾经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过的描写,那不明言状的快感真爽,两手一松劲,嗤溜一下回到地面,稍作停息再重新来过,乐此不疲。

稍大时,随着手臂力量的增强,竟能侧身一边,像杂技演员一样,仅凭双手的力量也能到顶。虽然没有手脚并用那么快,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惊叹自己的能力,究其根由,一定是从小经常爬树摘枣、臂长手大以及身材偏瘦的原因。

再到旁边的吊绳上体验,就不能像在竹竿上那么自如了。绳软且不停地晃荡,爬也能爬一点,顶多到一半就已经有点体力不支,只好抱着绳索蜷缩在绳子上。遇同伴对绳子加力,精神为之一振,赶紧挺直身子抓紧绳,随着绳子的搖晃,荡起了秋千,那个愜意一点也不比竹杆上差。   

滨中围河南堆,比滨中地面高出不少。可能是四面围河取出的泥土,全被堆积在此处所致,感觉就像小山包。

我们学着电影里英雄的样,拿着木制的“手枪”,嘴里喊着“冲啊”,爬上堆坡,再冲下来……定要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尽,方才罢休。

一晃近十年江苏省滨海中学依然簇新

南堆上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密密的像处小森林。燕子、麻雀,还有很多说不上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每到槐树开花的季节,我们都要在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根铁丝,弯出钩子去够那树枝上的槐树花。

掉落在竹篮里面的槐花似雪一样的白,也有粉白相间的,都鲜嫩无比,闻起来香入胃脾,吃起来甜到心里,感觉还能抵些饥饿。

暑假里,带着还是够树花的竹竿,在杆头上放上一块面筋,钉逮那烦人的“知了”。循着“知了”的叫声,找着其所在的位置,小心地伸出杆,对准蝉翅迅速叮去,知了就随着竹竿的下落,被抓在我们的手中。

南堆的下面,距滨中东大门不远的篮球场,几片连在一起也是学校的操场。人小打不了篮球,但这块场地同样有事可说。

“今晚南滨中有电影”,“真的吗”……于是,不待天黑即匆匆吃完晚饭,和二哥、老四或约好的同学,扛着条大板凳,早早地等在那里看免费的电影。

人虽小但顽皮,带凳子坐得也不安生,反被缚住了腿脚。后来索性空手去站着看,倒洒脱,想去那到那,银幕前、银幕后随心所欲。那个尽兴、那个疯,也只有我们那个年代人特有。 

学生在美丽校园的课间跑操中

小学六年级,逢建国十五周年,10月1日晚上放焰火,地点就在这片篮球场上。因早几天就有消息传出,那天晚上人特别多,我们弟兄四人罕见地一起出动。父亲对大哥下了指示:“人多,一定要带好弟弟,安全回家”。

现场人山人海,焰火施放区都被看焰火的人挤占了,个个都往前挤,焰火根本无法施放。组委会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人群退出施放区。

焰火喜庆热闹,烟花多彩纷呈。但当年烟花制作水平有限,与现在的焰火水平相差甚远,施放表演中还时不时放一阵鞭炮和炸一阵小鞭延长时间。

放烟火全靠人工点燃,有的点火人也害怕,刚点着信子慌忙逃开,有时不慎碰倒,焰火顺着地面发射的方向,立即响起惊呼声,有的还很凄惨,好象被烟花碰上了。闪开的一大片扇形地方,不时传出一两句很不文明的咒骂声。

当年最炫的焰火顶多这个样

那晚的大哥也费了不少心,光忙着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自己也没看的利索。话也说回来,与现在的焰火比较,我们也没看到什么,尽管那样,我们已经感觉到很享受了。   

滨中每年一届的运动会还真有看头,开幕式很正式。赛跑的、跳远跳高的、投标枪掷铅球的……裁判的认真、记分的负责、及时的播报都可圈可点。

大嗽叭在播报成绩的间隙,不停播放的《运动员进行曲》,渲染了运动员的激情,他们是跑的真跑、跳的真跳、成绩也是真成绩。

也去看过现在的学校运动会,还真与我们当年所看到的有所不同。软件、硬件、一切条件都比过去好,但运动员的精神状态,现在与过去却不能同日而语。

原因不需深究,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恐怕是根本所在。

风景优雅的新滨中

滨中搞文艺活动也是有传统的,不时会邀请外地的表演团体搞些文艺演出或航模表演,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

付出终将有回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给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给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日的滨中,美丽舒适的校园,优越的工作条件,在教育为先的大环境下,愿包括我女儿在内滨中所有的园丁们,辛勤耕耘,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材。

滨海中学照片由我女儿李蕾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fz/11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