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的前世今生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4.html

作者简介

李宝福,网名超越,退休干部。热爱生活,喜欢文学。愿意用文字抒发表达情感,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小麻雀的前世今生

原创:李宝福

入夏以来,每天都有一只小麻雀飞到我家的阳台窗外,在窄窄的窗台上蹦蹦跳跳,一会儿抬头看看天空,一会儿又扭头看看窗内的我,令我很惊喜。

它胖乎乎的,身体娇小玲珑,非常机巧灵活,长着土黄色的羽毛和一对乌黑油亮的小眼睛。它的颜色很单调,身上的斑点深浅不一,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也能品出一些斑斓的味道,特别是那双橘红色的小爪子,让它显得愈发可爱。它的小脑袋像机器人般的左转、右转、仰望、俯瞰,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时而用尖尖的小嘴在护栏上啄来啄去,时而又张开小小的翅膀,不停地用小嘴梳理羽毛。

在城市的喧嚣里,这只旁若无人的小麻雀别有情致地出现在我的窗外,还真让我被它的神韵陶醉、痴迷。我所见过的它的同类大多是探头探脑的张望着,一有风吹草动便“嗖”的一声疾驰而去,然后停在远远的地方,眼睛里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的眼光。所以我确信它不是只寻常的麻雀,它的外形不是特别英俊,但它最起码是个有胆量、心底坦然、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小麻雀。

看着这可爱的小精灵,我笑着对它说:“小麻雀,你好!饿了吗?我给你拿点东西吃。”它摆动着机灵的小脑袋,用疑问的眼神看着我。我抓了一把小米准备撒在阳台的窗台上,他却惊恐地飞走了,看来还是戒心十足,没有理解我的善意。过了一会儿这只小麻雀又飞回来了,唧唧喳喳地叫了几声,水汪汪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调皮地上下打量着我,接着就欢快地吃起了小米。

从那一天开始,这只小麻雀几乎每天都会光临我家的阳台,用雀语和我问好。这让我很感动,很温暖,感动于它的信任,温暖于它与我作伴。每次我都会用小米或者小碴子款待它。

过了几天小麻雀又邀来了一个小伙伴,也不知是伴侣、兄弟姐妹,还是挚爱亲朋、同窗好友,和那只小麻雀一样,每次来了都会先对我欢快地叫几声,然后蹦蹦跳跳地畅享美食。

又过了几天小麻雀逐渐增多,最多时有六只,大概它们是一家子。后来又增加了几只,争抢它们的美食。先入为主的那只小麻雀就会扇动翅膀,跳跃起来驱赶撕啄,阳台上就会发生一场小规模打斗,一只或者几只看热闹的麻雀也会加入进来,合伙驱赶。被群殴了的麻雀并不飞走,只是躲到这一家子小麻雀的外圈,偷偷地捡拾残羹剩饭。估计是有认输的表示吧,打斗很快就结束了,重回风平浪静,但麻雀们吵吵闹闹的“辩论”依旧不断。

我从小就喜欢小麻雀,它那并不华丽但却光润无比的羽毛,富有灵性的头脑,滴溜溜转的眼睛,活蹦乱跳的雀跃,都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看着小精灵那可爱温馨的画面,我的思绪经常飘回到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讲卫生”岁月。想起了那一场给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麻雀种族带来灭顶之灾,对其斩尽杀绝的人民战争。

听说当时不知什么人算了一笔账:每只麻雀吃的粮食,秋收季节每天4两,就是说4只麻雀就要消耗掉一人一天的口粮,在“以粮为纲”一穷二白,国人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经济恢复时期,这笔账算下来,确实很惊人,庞大的麻雀家族就成了与国人争食的“天敌”。

那一年我七周岁随父亲调动来到了歪头山南松卜子村居住,走进了南松卜子小学。在这里我用一颗好奇天真的童心跟随大人们和大孩子们一起见证了这场“除四害,讲卫生”的群众运动。

为了响应号召,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拿着各种能发出响动的东西,一起呼喊起来,各种声音震天动地。有人摇旗呐喊,有人登梯上房,有人爬树找窝,有人弹弓齐射,有人筛网诱扣。可怜的麻雀,只能在空中乱飞,再无落脚之地。在窝中张嘴待哺,赤身裸体的小麻雀和等待孵化的小鸟蛋和它们的父母一起统统成了人们的战利品。据不完全统计,仅年全国就捕杀麻雀2·1亿余只,其中河南一省在短短四个月间,就消灭麻雀1·39亿余只。

当年,四川省行动最早,成都市政府动员了40多万人围剿麻雀。温江专区17个县就组织了万人的灭雀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战场,短短3天就消灭麻雀多万只;年4月27日、28日,上海市百万市民倾城而出,向小麻雀宣战。只两天时间,就有32万只小麻雀在上海“遇难”;同一时间里,北京人也用这种声势浩大的声势,灭掉了40万只麻雀。

除四害运动使麻雀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着,那种傍晚时分倦鸟归林的美好景致不见了。但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树上的虫子多了起来,绿树的叶子变得支离破碎。庄稼地里的害虫也多了起来。粮食减产了,棉花也歉收了。

麻雀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是害多还是益多?这些问题引起了一些生物学家的深思。科学家们捕捉了一些麻雀进行解剖,研究发现,麻雀在春夏时节喜食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秋冬时节,多食粟、稗、杂草种子,如狗尾草、牛筋草等的种子。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麻雀对于消灭害虫、减少杂草是有贡献的。它不是人类的敌人,它功大于过。把它当成敌人,赶尽杀绝,使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为害虫们的横行创造了条件。

年3月,毛泽东在关于卫生工作的请示上批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从此,麻雀获得平反。摘掉了四害的帽子。

童年的我是很淘气的,父母常常笑着对我说“七岁八岁讨狗嫌”这句话。这话说的极有道理,小河里的鱼虾、池塘里的蝌蚪青蛙癞蛤蟆、土里的蚯蚓地蝲蛄、田野里的蝈蝈蚂蚱、水坑边儿的蜻蜓、树上的鸟雀,翩翩起舞的彩蝶,各种各样的小虫子,甚至那些在草丛中穿梭的小蛇、水田里的蚂蟥和长着密密麻麻小腿的蜈蚣都无不吸引着我。成为我的玩伴。那时,比我大一点的农村孩子放学后,除了割草、放牛、放羊、挖猪草,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捉麻雀了。

既然麻雀已定为“四害”,消灭麻雀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我也很喜欢捉麻雀,但并不是因为恨它,讨厌它,要伤害它。也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对这可爱的小精灵群起而攻之,让它死无葬身之地,而是想让它做我的小玩伴。看着这个小精灵我的心里就心花怒放,格外开心!大人们和大孩子们想出很多办法捉麻雀,打麻雀。在精灵的小麻雀面前,我只能望尘莫及,就是个跟屁虫,惊奇地看热闹。只能从大孩子手里讨几只活捉的小麻雀关在小笼子里,喂水喂食,把我认为小麻雀最喜欢的美食给它吃。

小麻雀在笼子里,不停地上窜下跳,乱飞乱叫。小小的眼珠子里透出哀怨惊恐与绝望。我挖来蚯蚓,弄来小米、水、青菜,甚至捉来小虫子给它吃。但是麻雀看都不看,只是不停地折腾。绿色的粪便拉得到处都是。折腾累了就歇息几分钟,然后又开始不停折腾。我手足无措地盼望着小麻雀高兴地吃我给的东西,想象着以后小麻雀会生蛋,孵出小麻雀。然而小麻雀很是倔强,不吃不喝,我以为是小麻雀不喜欢吃这些美食,于是我就反复地给它换一些食物,但是小麻雀还是看都不看。我想大概小麻雀怕生人吧,便躲了起来,结果还是如此。小麻雀跳累了就始终闭着眼睛,气的肚子鼓鼓地。直到第二天清晨,食物依然没少,依旧不吃不喝,但发现小麻雀已经气绝身亡了,我伤心了好几天。小小的麻雀竟有这般骨气,不食嗟来之食。

长大了我才知道,麻雀虽小,可它们追求自由的决心却是很大的。鹦鹉在人类的驯化下咿呀学舌;八哥也被人类修剪了舌头;雄孔雀在人类的花衣裳面前展示自己的花翎;暴烈狂野的鹰隼可能被人类熬成打猎的帮手;就是没见过被人驯服的麻雀。

小麻雀坚守的不仅仅是尊严,更是天性。任何利诱都不可能使麻雀背叛自己的天性,而物种最原始也最崇高的生存境界是“自由”“不自由,勿宁死”!没有哪一种生物能够像麻雀这样,将自由作为整个种族的精神,代代相传。我由衷的感叹麻雀是动物界里真正的贞节烈女!

大麻雀养不成,我又从小哥哥们的手里讨几只还没长毛,张着大嘴讨食吃的小麻雀。爸爸妈妈看到了,马上让我给小哥哥送回去,告诉我“这个根本养不活,千万别让它们死在我们的手里!”小哥哥们还给了我几个小麻雀蛋,告诉我煮熟了很好吃。爸爸妈妈却指着麻雀蛋上密密麻麻的小斑点告诉我“小孩子不可以吃麻雀蛋,吃麻雀蛋脸上长麻子,长黑斑,长大了娶不到媳妇!”我当时就被吓住了,虽然不知道娶媳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感觉娶媳妇一定是件好事,我真不想娶不到媳妇!

慢慢地我才明白,其实爸爸妈妈对大张旗鼓的消灭麻雀还是很反感的,从来都不随波逐流的去伤害我打心底里喜欢的小麻雀,而是一直采用各种办法让我远离对麻雀的伤害。

虽然我已经从懵懂童年的鸭绿江畔走到了神秘的歪头山下;从南松卜子的乡野田园,走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太子河畔;从千古留痕的青云山下,走到了青春如火的大凌河畔;从艰难蹉跎的知青岁月,走到了富国强军的齐齐哈尔;从嫩江平原走到了魏武扬鞭的白狼山下,又从三线建设战场落叶归根,回到了故乡的太子河畔。但回望走过的人生之路,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小麻雀的温暖陪伴。

麻雀虽没有华丽的羽毛和亮丽动听的歌喉,但它却以朴实无华的外表和不忌清贫的习性,飞翔在蓝色星球上。无论是农村乡野田园还是楼宇林立,人流涌动的都市,曾经蒙受苦难的小麻雀依旧还在欢快地跳着,唧唧喳喳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在嬉闹和觅食,生活的依然那么惬意,依然不计前嫌与人类朝夕和睦相处,一天到晚乐的没心没肺!做着人类永不分离的伴侣和朋友!

静谧的清晨,小麻雀婉转的叫声,清澈而单纯,就像天籁之音,悠扬地飘荡在小区的上空,让那些如我一样先是在沉睡中被唤醒,尔后聆听着它们的叫声恍惚间回到了大自然怀抱的人,尽情享受着喧嚣来临前难得的一份惬意和宁静。

鸟的种类有很多,天地间数量最多的当然是麻雀了,飞起来,一群群的。麻雀不是候鸟,一年四季都有,每年秋收时节最多,也最活跃。从早到晚的麻雀叫声竟然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美妙旋律,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深秋已经来临,大雁、天鹅、野鸭、燕子等许多招人喜欢、讨人待见的鸟,在冬季来临前早已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地准备远走高飞,到南方过冬了。小麻雀,没有跟风和随波逐流的习惯,它不但不走,反而距离我们更近了,一心一意守着家园。它们在小区的上空呼拉拉地飞去,又呼啦啦地飞来,呼啦啦地落到小区花园的廊道上,又扑棱棱地落在蓄水池旁……

小麻雀不随波逐流飞向南方,去享受温暖和丰盛的食物,不惧即将到来的天寒地冻,不怕缺食少粮,和我们长相守在一起。它们才是人类患难与共、值得信赖的朋友啊!

十年前,当我看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海参崴和北京上海的麻雀在行人的身边若无其事的跳来跳去没有怯意,我的心里顿生爱意。期望在家乡也能看到这温馨的一幕,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听着无比熟悉的叫声,看着无比熟悉的幼小灵活的身影,竟已有些痴迷。

昨天我看到小区里几位老人坐在廊庭的葡萄架下聊天,几只小麻雀就在他们身前身后蹦来跳去,唧唧喳喳,好似在和老人们亲密交谈。小麻雀,从过去的不受人待见到如今与人类和谐共处,折射的不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吗!

我爱麻雀的朴实无华,爱它那为追求自由而宁死不屈的刚烈,爱它那不计过往,不计前嫌的大度,更爱它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温馨!

庚子鼠年国庆中秋双节前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fz/5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