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能叠罗汉的鸟儿,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

北京儿童湿疹医院提醒患者避免湿疹加重 http://www.rjvip.cn/xiaofei/1461.html

乌鸦,在许多文学作品里,往往作为一种意象出现,预示着不吉利。但有时也会是一种真实的描写,表明作家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过:“七月一过去,八月乌鸦就来了。其实乌鸦七月已经来了。不过没有八月那样多就是了。……乌鸦是黄昏的时候,或黎明的时候才飞过。不知道这乌鸦从什么地方来,飞到什么地方去……”流浪他乡的萧红,对故乡的记忆中,乌鸦既是真实的存在,写进小说中,就用来衬托一个女人的死去。萧红童年时代的乌鸦,比今天多,甚至达到“遮天蔽瓦”的程度,虽是文学语言,但大致不离谱,我的记忆里,童年时也有类似的景象。今天乌鸦的种群远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最近公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狼,不是也名列其中了嘛。

比较起来,麻雀就没有乌鸦这样的幸或不幸,被文学作品利用。但在中国,麻雀却有一段屈辱的历史,那是与时代旋律紧绑在一起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麻雀被作为“四害”之一,遭到穷追猛打,所幸不久被“平反”,免遭斩尽杀绝。麻雀是一个顽强的物种,很快从灭顶之灾中复苏过来。到今天,有确切的数据证明,它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是顶尖的优势物种。根据中国鸟类记录中心发布的数据,年记录次数最多的鸟种是麻雀,一共有次,到9月9日那天,居于榜首的一直是白头鹎,记录次,之后直到年末,白头鹎只能屈居第二。下图1所示是北京市年鸟类记录情况,喜鹊第一,麻雀第二。

图1

上面所说的鸟类记录,由于记录时间、地点以及记录人都是随机的,它只是一个大数据概念。在北京颐和园,中国观鸟会的志愿者们,年有一个全年科学严谨的观鸟记录。他们全年进行了24次调查,根据颐和园的具体情况设置了3条样线,3条样线的长度分别为3.7km、2.0km和1.9km。观察得到的结果是,麻雀和灰喜鹊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为颐和园中优势种。他们的调查发现,冬季时鸟类统计数量大幅升高,就是由于麻雀、燕雀和金翅雀这些小型雀形目鸟类,会形成大的越冬种群,如下图2。我们曾经在山东海阳进行繁殖鸟类调查,年5月得到的结果,麻雀依然高居榜首,如下图3。

图2

图3

麻雀作为一个物种,历史久远。根据对青藏高原鸟类的演化研究,一些鸟种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抬升密切相关,如图4所示。其中麻雀与锡嘴雀,属于比较古老的种类,它们二者之间,在5.81百万年前,就开始分道扬镳了,那时的高原才开始抬升,海拔也许在m以下。大约1百万年之后,即4.85百万年前,麻雀与石雀、藏雪雀等的祖先分离,其中藏雪雀在大约1.83百万年前出现,此时青藏高原已抬升到海拔m以上的高度。所以,在青藏高原的麻雀,当它面对藏雪雀、白腰雪雀等时,有资格装,看别人为小字辈。青藏高原是许多鸟类物种的演化起源中心,麻雀在这个地区,物种历史悠久,经历的必然多,沧海桑田都见过,至今仍繁盛不衰,正说明其适应性极其强大。

图4

大山雀的物种形成,同样与青藏高原有关,运用分子钟推算,它的物种分化形成时间,大约在2.09~0,84百万年之间,其物种扩张时间大约在13~2万年期间。与之亲缘关系很近的绿背山雀,物种分化时间稍晚,在10~4万年之间,物种扩张时间,却是在6万年前就开始了。大山雀、绿背山雀属于山雀科,麻雀属于雀科。大山雀一年四季可见,尤其冬季,常成对行动。麻雀甚至是集团性的,可大可小,也可以零零散散。这种聚散自由多样的生存模式,决定了麻雀对环境极大的适应性。适应性强,杂食,且食谱广泛,与人类的伴生关系紧密,凡是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无怪乎成为优势种。

奥森公园麻雀同样多。当人们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jj/6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