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麻雀成群、它们也开会。树说:是的是的,天应该空,飞翔和向上才有自己的空间,日出在天上笑了,好大一棵树哦,好活跃的一地麻雀哦!
那颗树有七十五了吧?那一地麻雀都因他而活跃。也难怪,贵州的天眼都喻他为:“遵义的麻雀都姓蔡”。
云白问天蓝,是在嘟嘴哩,还是在闲话?星星道出了真情,我们落在地上都被麻雀啄了,理应是天下的麻雀都姓蔡。
————李发模
人物档案:蔡聪森
号森者,斋属“师竹堂”。
年4月生于贵州仁怀。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
贵州画院名誉画师。
遵义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
潜心花鸟画,擅写意墨竹、墨兰、麻雀等。
作品曾多次入展省内外书画展。
▍致画家蔡麻雀
文/李发模
昨晚到梦中去一趟,起早
荷塘以莲举报,月色被偷
他还拥抱一具莱花黄
红日举证,柳影。还不信
阳光撞墙,鸟啼喳喳
就是他
从此,兰草与雀雀,怕春风揭发
飞至他的笔下.……躲不脱啰
蔡麻雀
蔡老作品欣赏
以下内容来自天眼新闻:
遵义的麻雀都姓“蔡”?这绝非虚构与夸张,而是我国著名诗人李发模先生对遵义一位有名的花鸟画家——蔡聪森的赞赏与认可。蔡聪森他18岁开始画麻雀
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蔡聪森今年73岁,70年代开始学习画画,80年代开始习画麻雀。因为专注画麻雀,人称“蔡麻雀”。在遵义,乃至整个贵州书画界,专注画麻雀的,目前已知仅有蔡聪森,他画过的麻雀估计有上万幅,其好友著名诗人李发模对他更是大加赞赏,直言:“遵义的麻雀都姓‘蔡’”。
初见蔡老,他正在书房伏案作画,那时,阳光照进房间,鸟儿在窗外叽叽的叫着,只见他微低着头,手上的毛笔在墨汁盘与画纸间来回游走,神情十分专注。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并非绘画专业出身,但多年来作画却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画各种形态的麻雀,更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蔡老所作的麻雀灵活、生动,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画中的麻雀千姿百态,与花、草、虫、果相映成趣。
拿一张名为“春光无限”的小品来说,画中,麻雀置身于竹荫花丛间,或顾盼生情,或啄食而有趣,概不孤立。竹子的刚毅,麻雀的灵动在蔡老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相得益彰。加上落款:“日暖风暄泪竹斑,雀鸣拂羽树林间;眼中正是春光好,唤雨呼晴莫等闲。”不得不说,小品画以普通人的视觉,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蔡老与著名诗人李发模他在遵义书画界很有名气因长期坚持画麻雀,蔡老在遵义书画界很有名气。也因为太专注,遵义市博物馆都找到了他。四年前,遵义市博物馆专门邀请他,在馆内举办了一场蔡老的个人画展。展出的作品囊括了他近30年来的花鸟画作品,共精选了多幅。曾经,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的王尧礼先生对蔡老还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蔡聪森不是一位很有名的画家,但肯定是一位优秀的画家。画好而声名不彰,是因为他不会自我炒作,也没有人为他炒作。蔡先生也不管是否有名声,只管作他的画。蔡先生画花鸟虫鱼,瓜果菜蔬,每一件都是本乡本土的物事,蔡先生是一位乡土画家。我说蔡先生是一位乡土画家,并不是贬低蔡先生的艺术成就。文学中有乡土作家,鲁迅、沈从文、鲁彦、许钦文、废名、蹇先艾、师陀、孙犁等皆是,乡土画家却少。至少在本省,我没见过第二个。”蔡老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马文骏他喜欢观赏麻雀
蔡老喜欢画麻雀,也喜欢观赏麻雀。手机有几千张存照,大概三分之二都是他抓拍麻雀的图。“麻雀是种很有灵性的鸟,只有人的地方才有麻雀,但它们又不喜欢靠近人,都是些小机灵鬼”蔡老说。
平时闲着没事,不论春夏秋冬。蔡老喜欢到红军街、遵义纪念公园或者湘江河边走走,因为那样地方,经常有麻雀的身影,飞过头顶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草丛觅食的都有。一些大胆的麻雀还会落在路边,离人很近,但只要人稍微有点动作,它们就飞走了。手机上存着很多模糊的照片,大多数那种状态下拍的。但蔡老都被舍得删。“这些照片虽然模糊,但神态是有的,画画时,它们就成了重要的素材了”蔡老如是说。
为了画麻雀,有时,蔡老会在院子里撒下食物,吸引麻雀来啄食,以便近距离观察。有时候,他还跑到寺院里住下,接连几天观察麻雀。
他画画没有老师
说起喜欢起笔画画原因,打开蔡老的一本个人画册,里面有他对自己的这样一段描述:“于画画,最初不过是偷闲图个快乐,用以打发时光之举,不曾有什么非分之想。”
蔡老出生在贵州仁怀偏僻的山村,直到九岁才进入学校学习,但在十六岁时就辍学务农了,十九岁那年,他选择了进城当工人,在遵义的一个砖瓦厂工作。
“我的画画生涯就是从当工人那会开始,那时业余生活非常简单枯燥,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对画画特别喜欢,下班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画,但那会根本没有条件拜师学艺,只能从报纸书刊上找名师名家的画,剪下来以后每天跟着临摹。”
为了能够多练画,他每天到处收旧报纸,练笔的时候就在报纸上练,对于那时的蔡老而言,能够在宣纸作画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蔡老感慨:“那时有计划,每个人能买的数量非常少,厂里的师傅是上海人,每次他回上海我都要请他帮我宣纸回来,一带就是近10年时间。那会儿,遵义都买不到宣纸。”
“其实,最早我什么都画,但后来发现,竹子、麻雀成为了我最想表达的素材,画起来也特别顺手。”
“也就是这样,一出去别人喜欢叫我‘蔡竹子’‘蔡麻雀’本来只是一种调侃,但叫多了后便在竹子、麻雀上下了更多的功夫。”蔡老说。
“更加潜心作画,是年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花上三两小时在画画上,有时一连出门几天,没碰画画就心痒痒”他还告诉记者,不管住到哪里,家里人都会留一间屋子给他做书房。
画麻雀是他人生风景
“我画麻雀有自已的理解,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展翅飞翔的姿态很有劲。这是因为,借用画鹰的方法画麻雀,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让我画的麻雀更有劲。”
著名诗人李发模先生写诗这样赞美蔡老:
以爱心体贴麻雀,宣纸上寸寸时光
是他人生风景笑也是飞禽的一部分,枯荷老树奇石静候染色,一头白发也有槐花香味只是牙黑过于沧桑,老让我听见悠悠虫鸣
蔡老喜欢画麻雀,一幅画上最多有近只。说着,蔡老找出了这幅8尺多长的画作,这幅画的背景是兰花丛,几百只麻雀就散落在草丛边,它们神态不一,动作不同。
“这幅画最难画的就是地上的麻雀,因为是相对静态,它们神态、动作都是不一样的,画的时候,要考虑画面、构图、和谐和符合场景。就像人群一样,每个人神情动作都不同,有的人在聊天,有的在看别人聊天,有的在看风景,有的在看别人看风景。而飞的麻雀,都是挥着翅膀,动作相对单调。”
“这幅画最难画的就是地上的麻雀,因为是相对静态,它们神态、动作都是不一样的,画的时候,要考虑画面、构图、和谐和符合场景。就像人群一样,每个人神情动作都不同,有的人在聊天,有的在看别人聊天,有的在看风景,有的在看别人看风景。而飞的麻雀,都是挥着翅膀,动作相对单调。”
蔡老告诉记者,这幅“百雀图”是年起笔创作,耗时半个多月,这幅画将作为“重量级”作品,打算开个展时展出。
—END—编辑杨秀波审核
李发模、谢树林工作室简介:根据《汇川区“四名”工作室创建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各行业“人才+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掘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经过申报、推荐、审核、评选等环节,决定命名为:李发模名家工作室。领衔人简介:李发模(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中国新诗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名誉主席、遵义市原文联主席、汇川区作家协会顾问)主办单位:遵义市汇川区委组织部遵义市汇川区文体旅游局遵义市汇川区作家协会法律顾问:王兴萍(律师)投稿邮箱:lfmmjg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