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联袂中国设计名师沈雷,在《视角》直播间与近万在线观众进行了能谋善断的即时互动!
△吴晓波(左)、沈雷(右)
吴晓波:做一个美好生活的提案者
“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心理的改变,对制造业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吴晓波从当下热点的中外疫情控制情况入手,基于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数据图表,对当下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疫后的多种消费心态做了深度解读。
以消费心理的变更为线索,吴晓波沿着经济发展的脉络梳理古今中外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热烈诉求,深度剖析了“中国审美”浪潮之下的精准化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多样化时代特征。
他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飞跃式进步,审美文化的复苏与本国文化的发掘是势如破竹的一种必然性趋势。本土审美的崛起是当代高定精神生长的根基,也在如今的时代语境中赋予其更长久更顽强的生命力。“中国企业应该做美好生活的提案者和想象者,给当代新菁英人群留下专属的烙印。”
沈雷:设计温暖生活
擅长将自然情致融入室内设计的沈雷,以野马岭改造设计的案例,诠释了如何接受自然的滋养与灌溉,用富有生活质感的设计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认为,对艺术的改造需要界定分寸,就像针对野马岭曾经的荒废与寂寥,不能把新颖与陈旧混为一谈,或判定高下。设计师需要在其原有的风貌之上,总结并表述出它的精神内核与灵魂。真正的设计是温暖的延伸,并非浅易的摒弃与抹除。
他在演讲结尾总结道,家庭中的每一件选品,每一处景致,主人都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选择,高定的概念实际上已经渗透到菁英人群的生活情致与温度之中。
弹幕互动:立足多元视角洞彻行业发展趋向
Q:如何看待经济和设计的关系?
吴晓波:未来所有的产品创新,其本质是很难被改变的。基于此,设计就成为了吸引购买的一个重要元素。假若设计师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能够触及消费者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或者说是能够与人们产生情感的呼应,那这种设计就变成了生产力。在未来,设计对一个城市来讲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Q:这次疫情对于设计的反思和人文的反思是什么?
沈雷:在疫情期间,人们有时间沉淀下来去思考,对生活过程中的美好感受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设计的形式应该随着商业的形式,包括疫情过后人们观念的变化情况,做的更细微、更实在、更贴近人心。贴近人心的设计是最打动人的。
Q:疫情过后会有经济的复苏奇迹吗?哪些领域机会更多?
吴晓波:经济能否复苏仍然属于未知数,虽然政府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扶助,比如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对购买汽车的鼓励等等,但经济复苏的节点仍然处在我们的探索区域。
经过这一场疫情后,优质产品的竞争力会越来越高,所以今年下半年,那些产品质量比较低的中小企业被淘汰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蓝海是并不存在的,但专注于踏实做好自家产品的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一般能够走到这个行业里比较好的位置。
Q:关于高定这个概念,两位老师是如何看待的?
沈雷:高定也是有审美共性的,某个目标人群所追求的往往是较为相似的个性与品质感,这也给了设计师机会。在我看来,设计公司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就能够切中部分目标人群的审美感受,进而能够在市场淘汰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甚至在整个行业中站到更高更好的位置。
吴晓波:我觉得定制化一定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未来的住宅空间、商业空间等等,都会需要一份个性化的证明。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阐述房间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物件,有这样的设计,这些都是基于他自身的审美而形成的,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Q: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宅家方式。倒推回设计,空间和产品设计如何满足新的宅家需求?
沈雷:以前的空间是做给别人看的,比如样板化的空间,彰显的是身份和地位。但是经历过疫情,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生活是自己的,我们需求的设计不仅仅是美观的,还必须是实用的,有品质感的。所以设计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