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16点20分

                            

今天16点20分,迎来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小雪”是指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

小雪为十月中,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此刻,华北部分地区正雪花飞舞。冬天,你好!

未来六天天气预报

来源:河南省气象台

全省预报

今天,北部、东部、东南部小雨或零星小雨转多云;其他县市多云到晴天。

受弱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全省偏北风4级左右,北中部阵风6到7级。

23日白天,全省晴天转多云。傍晚到夜里,全省多云转阴天,西部、南部有小雨或零星小雨。

24日,东部阴天转多云,其他县市多云到晴天。

25日,全省晴天到多云。

26日,全省多云到阴天,大部分县市有小雨或零星小雨。

27日,全省阴天,黄河以南大部分县市有小雨,西南部局部有中雨。

受冷空气影响,26日傍晚到27日,全省偏北风4到5级,阵风6到7级。

省会郑州

今天,零星小雨转多云。

23日,多云转阴天。

小雪习俗

腌制腊肉好过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腌制、风干各种蔬菜,把多余的蔬菜、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南方品尝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渔民晒鱼干

小雪时,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

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有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土家族刨汤肉

小雪前后,土家族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指的是刚宰杀、经开水煺掉毛的新鲜上等猪肉,趁着热气尚存时,精心烹制而成的美味鲜肉大餐。

小雪经典

《雪》(节选)

作者/鲁迅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北平的冬天》(节选)

作者/梁实秋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的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北平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沙雁蝴蝶龙晴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江南的冬景》(节选)

作者/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一一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冬天》(节选)

作者/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冬日絮语》(节选)

作者/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北风其喈,

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

携手同归。

你那里下雪了吗?

文字:网络

图片:摄图网

原标题:《就在今天16点20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qz/11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