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603798.html来源:中国经营报跳广场舞、练瑜伽、打太极、复习备考……每天我们都能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到武汉“医院”内患者们的日常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却为紧张的抗疫工作带来了一丝活力与鼓舞。2月3日晚,武汉市宣布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各建一所“医院”,用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后,随着确诊患者的增加,在第一批“医院”投入使用后,大大小小的“医院”又相继开建。据悉,目前武汉已全面启用12家医院,全市医院计划床位已超过2万张。何为医院?“方舱”医院的名字,而是一种模块化的野战卫生装备。医院大家并不陌生,主要应用于战争时期救治伤员,而“医院”就是由一个个可移动的方舱组成的医院。我们可以把方舱看作一个个乐高积木,有些用来做手术、照X光、灭菌、存放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这些被称作功能方舱。还有一些用来为功能方舱供电、供水等,保障它们的正常运作,这些就是技术保障方舱。而将功能方舱与技术保障方舱相连接的就是通道方舱。再加上用来安置伤病员的帐篷以及用来运输的车辆等,就组成了一所完整的“医院”。从医院的组成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出,与传统的以帐篷为主的医院相比,医院要更加灵活、机动,医疗条件也更加完善,更能适应战时需要。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研究和应用医用方舱开始,英、德、法等国也相继展开研究。到了90年代,我军也开始了对医用方舱的研究与应用,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第一代医院系统装医院诊治功能,病房单元可展开张床位,昼夜完成75例手术。发展到第二代展开床位已达~张,昼夜通过伤病员可达~人,还增加了远程会诊、核生化防护等功能,设备更加先进、组合也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救治能力。当然,医用方舱系统的升级换代仍在继续。第三代医院系统的论证设计在信息化水平、技术保障、人员配置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曾用于地震救援医院虽然起源于战时,但并不仅仅用于军方作战,也会在抢险救灾等紧急救援行动中使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时,医院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抢险救灾,时间就是生命。医院机动灵活、便于组装的特点在此时就发挥了优势。我们以X线方舱为例,它是功能方舱的一种,主要用来诊断患者的病情。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期间,12台方舱以及附属的卫生帐篷从进入场地、展开到连接,再到设备布置、管线安装、最后开始接诊患者,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当然,组建得再快,医疗功能跟不上也不行。那么,医院的医疗水平如何呢?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医院都是临时搭建,但里边的器材非常齐全。X线方舱布局平面图▼组建完备的医院,其医疗水平更是不容忽视。据悉,医院展开后医院。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的多天医疗救助中,医院累计接诊3万余名患者,收治2余人,完成了1多例手术。此次疫情中为何启用医院?对医院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们再说回此次疫情中武汉建造的几所医院。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对媒体记者介绍,这种大规模的“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医院。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事实上,此次武汉建造的几所“医院”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略有不同,更多的是运用了医院的内核。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的医院大多是对已有的体育馆、会展中心等空旷场地较多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武汉体育中心医院▼图片来源:微博
新华视点大家都知道,传染源的隔离对控制疫情发展至关重要,而医院的改造速度很快,最少只需要24小时就可以完成改建,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隔离传染源、救治病患的目的。另外,不同于传统病房,医院内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病患又集中在统一的场地,这更有利于医护人员照看患者、开展工作。从医院的病人上传到社交网站上的视频来看,医护人员每天要对病人进行多次测量,记录病人的情况和数据,集中收治让医护人员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丨微博人民网而空旷的场地也让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变化,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能够及时实施救治,医院治疗。当然,很多人也会担心,病人的集中收治是否会引起交叉感染。事实上,医院中收治的都是已经确诊的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当然,王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医院的医院完备,但对轻症患者来说基本足够,主要还是解决扩大收治容量、隔离传染源等问题。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丨微博央视新闻他还坦言,在当前状况下,建医院虽非至善之法,但在没有更完善的方法出现的情况下,就是关键时期解决收治矛盾的现实之策。希望如网友所愿,医院可以早日闭院。策划:中经补课委员会(ID:cbnews)文案:喜庆校对:颜京宁参考资料:郭婷婷,武汉将建六家“医院”为轻症患者提供床位,人民网,.02.04李行健,武汉最大方舱——长江新城医院20日完工交付个床位即将启用,央广网,.02.20王炳南、程正祥,医院发展与研究展望,《医疗卫生装备》年01期林村河、张继明、鲁云敏、燕海军,以医用医院的开设与应用,《西南国防医药》4年05期谭树林、刘亚军、孙景工,应急医学救援医院装备研究进展,《医疗卫生装备》年09期王晓辉、易锐、杜忆兵,X线野战方舱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及建议,《医疗卫生装备》9年09期郭新、安军防、黄咏梅,医院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医院管理》杂志年07期张旭东、赵文君、方亚东,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回应武汉疫情防控焦点问题,新华网,.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