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紧
冬日寒
赣州小语人怀着温暖的梦
情洒教研
探讨甚欢
麻
雀
课例研讨
根据余必健“求真教研”工作室的教研计划,本期我们研讨的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本单元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具体”。《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我们将围绕“美文诵读”“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书法展示”五个板块展开。
壹
美文诵读
朗读者:上犹县第三小学陈斌萍、梁慧贰
文本解读
大余县东门小学赖汕慧
《麻雀》文本解读
《麻雀》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作者观察细致,捕捉到很多细节,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挓挲起羽毛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尖叫声,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
在本篇课文中,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相反,显得很吝啬。但是,文中却恰当的运用了表示情景变化的词语如:“突然”、“嗅到”、“摇撼”等;表示动作、存托形象的词语如:“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慢慢地”等;表示情绪和心理的词语如:“扎煞”、“绝望”、“嘶哑”、“搏斗”等。反复品读中无不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将整颗心满满充盈着,久久不能散去,不禁赞叹这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猎狗的机警与贪婪、小麻雀的弱小与无助、老麻雀的惊恐与无畏都隐藏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动作与神态里,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和老麻雀的勇敢,老麻雀为了自己的孩子,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屹立于险难前。在教学中,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飞身落下的麻雀,你会又怎样的表现,会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会对猎狗说什么?假如你是猎狗,如何表现慢慢向后退,当你慢慢向后退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相对麻雀说些什么?在一步步的追问和设想中,让孩子深刻感悟到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幼小的怜爱之情、对母爱无限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感悟文本后,梳理一条清晰的思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根据这条思路进行分段,归意,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用词准确传神,往往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对象的特征,传出形象之“神”。巴金写道,屠格涅夫迷人之处在于“善于用极其简练的文笔描写人的深刻复杂的感情,用真诚的热爱之情描写俄罗斯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但他从不用多余的字句冗繁这种描绘,也不分散笔力去描绘细枝末节,他擅长于用点墨之笔描画出他构思中所必不可少的风景,这种风景与人的内在情感时而相融相谐,时而对立反衬。屠格涅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叙述自然紧凑动人。”如,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等,这些描写将一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课文内容由“情”编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编者选择这样一个小故事,也不仅是为了赞美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更多的应该是期待借此故事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和爱那些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人。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完成孩子们与母亲、与亲人、与朋友,甚至陌生人间情感的交织,心灵的交融,体会语言,感悟人生,同时,感受这种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扬志”的表达方法,在语文的海洋尽情地徜徉。
课文中提到了猎人、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这四个角色,仔细阅读,其实他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纵观全文,我们很容易知道老麻雀是主角。在配角猎狗、小麻雀和猎人的衬托下,老麻雀的伟大形象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对小麻雀的一种深切的关爱,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为了小麻雀,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它宁愿放弃自己安全的处境,甚至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是这种爱给了老麻雀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老麻雀置身于凶残的猎狗与弱小的小麻雀当中,产生其矛盾性格的根源也就寓于其中。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作者用这种矛盾和对比来突出主题,课文中藏着一个教学亮点:角色间的对比。首先是小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根据这一对比,使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还能使我们的心揪起来,会担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对比是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比。首先是体态上的对比,猎狗如此庞大,而老麻雀却这么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其次是情绪的对比,老麻雀紧张害怕的情绪无法与猎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的情绪比横;最后是精神力量的比较,虽说前两层比较,老麻雀抵不过猎狗,但是最后精神力量的比较,老麻雀却胜过猎狗。通过这几层对比,逐层分析,细心品读,用心感悟,当透过朴实的文字,逐字逐句细细品味,发现这平凡的故事背后藏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情感,我们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主题,并且心生赞叹之情。
大余县新城中学小学吴文娟
《麻雀》文本解读
《麻雀》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生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编者选择这样一个小故事,也不仅是为了赞美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更多的应该是期待借此故事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和爱那些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人。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完成孩子们与母亲、与亲人、与朋友,甚至陌生人间情感的交织,心灵的交融,体会语言,感悟人生,同时,感受这种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扬志”的表达方法,在语文的海洋尽情地徜徉。
如何透过朴实的文字引领学生品味“那种强大的力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就需要深入文本分析。
一.抓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
课文中提到了猎人、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这四个角色,仔细阅读,其实他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下面从角色的样子、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一)小麻雀:
1.样子:嘴角嫩黄,长着绒毛。(说明稚嫩弱小,毫无自我保护的能力)
2.动作:从巢里掉下来,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说明处境危险,急需帮助。)
3.神情:呆呆的,无可奈何。(说明从未离开过妈妈的保护,还未经历过任何凶险的遭遇,面对危险没有任何的自救方法和能力。)
4.心理:害怕、恐惧、无助。(令人心生怜悯。)
(二)猎狗:
1.样子:体型相对庞大,有锋利的牙齿。(说明强大并富有攻击能力。)
2.动作:先是“跑在我的前面”(说明凶猛威武),然后是“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说明是捕猎高手,经验颇丰),接着是“慢慢地走进,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说明攻击力极强,已经把小麻雀视为猎物,占绝对的优势)最后是“慢慢地向后退”(说明对于老麻雀的行为,很是意外)。
3.神情:愣住了。(说明因老麻雀勇敢而果断的行为而震住了。)
(三)老麻雀:
1.样子、神情:
石头似的落下、浑身发抖、呆立不动(说明老麻雀面对强大的对手,也会害怕和恐怖,而且紧张。但强烈的护子之情却使它果敢地飞下来,坚定地落在猎狗面前。母爱是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的!)
2.动作:
飞下来、挓挲起羽毛、绝望地尖叫、掩护、准备搏斗(说明老麻雀深知,自己不是对手,自己飞下去,百分之九十九不仅救不了小麻雀,还有可能使自己也丧命、所以它绝望地尖叫;但同时自己也丧命,所以它绝望地尖叫;但同时它又抱有一线希望,如果不下去,小麻雀必死无疑,如果下去,也许还有百分之一的存活的可能,它要用这百分之一来战胜百分之九十九,用生命来换小麻雀百分之一的希望。另外,它对猎狗这种以强欺弱,以大欺小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所以它挓挲起羽毛,准备搏斗。)
3.心理:
对猎狗的愤怒、害怕、紧张;对小麻雀的担心、爱护、誓死掩护的决心和勇气。
(四)猎人:
全文对猎人的描写是最少的,但我们能从最后一句话中感受到猎人的心理活动。“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说明猎人的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被老麻雀勇敢、伟大、果断的护子行为而深深感动了。所以帮助老麻雀解救了小麻雀,带走了猎狗。)纵观全文,我们很容易知道老麻雀是主角。在配角猎狗、小麻雀和猎人的衬托下,老麻雀的伟大形象就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用“对比”来突出主题
课文中藏着一个教学亮点:角色间的对比。首先是小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根据这一对比,使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还能使我们的心揪起来,会担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对比是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比。首先是体态上的对比,猎狗如此庞大,而老麻雀却这么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其次是情绪的对比,老麻雀紧张害怕的情绪无法与猎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的情绪比横;最后是精神力量的比较,虽说前两层比较,老麻雀抵不过猎狗,但是最后精神力量的比较,老麻雀却胜过猎狗。通过这几层对比,逐层分析,我们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主题,并且心生赞叹之情。
三、用“矛盾”来突出主题
把课文前后对比,会发现矛盾。把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话连起来读读,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读第五自然段,“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中都有矛盾,要结合语境去体会这种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中。此时老师仍应充当“向导”的角色,领着学生自己去探究,促其“自圆其说”。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凶狠的动物,与之搏斗,老麻雀是不堪一击的,这样非但救不了小麻雀,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赔上,所以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但是,老麻雀为了使小麻雀有脱离危险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飞下去,勇敢地与凶恶的猎狗搏斗,并设法赶走猎狗。“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对小麻雀的一种深切的关爱,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为了小麻雀,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它宁愿放弃自己安全的处境,甚至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是这种爱给了老麻雀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老麻雀置身于凶残的猎狗与弱小的小麻雀当中,产生其矛盾性格的根源也就寓于其中。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
四、追问、找隐藏的主题
大家都认为是“母爱”就是本文的主题,作为主题,“母爱”确实存在。但是老麻雀能最终成就母爱,拯救她的幼儿,主要还靠背后站着的猎人,如果没有猎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要说拯救小麻雀,连老麻雀自身也难保。更本质地说,屠格涅夫其实是颂扬“人道主义”,通过麻雀事件来表现俄国社会出现的新的价值取向。我们反复读文本,不难发现: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是以大护小;猎狗最后“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也可以理解为它被老麻雀的行为感化了,放弃了“以强凌弱”;猎人“我”是强大者,最终动了恻隐之心,唤回了猎狗。我想,屠格涅夫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庞然大物,只要敢于斗争,弱小者也是可以战胜强大者的。
叁
教学设计
教学微课
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吴佳莹
大余县东门小学朱金珍
大余县东门小学董琴
教学设计
上犹县第三小学陈斌萍
上犹县金盆中心小学罗雨婷
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麻雀》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个要素展开教学,把事情写清楚必须先弄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把事情的重点内容写清楚,可以借助一些感官或者描写的方法来展现,让学生从中不仅学到写作的方法,又要迁移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能力,抓住老麻雀如何营救小麻雀,与猎狗之间周旋的句子深入品味来感受母爱的力量,给学生情感的熏陶。
1.迁移学法,明白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
梳理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普罗米修斯》等课文,强化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的方法。接着,默读《麻雀》,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说一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一题,思考把《麻雀》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出来,可以身用示意图来呈现。如:“猎狗攻击小麻雀(起因)→老麻雀拯救幼儿(经过)→猎狗退叙(结果)。也可以采用表格、填空等其他方式来梳理。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由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梳理清楚。
2.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发现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就本课来说,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课后思考题第二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知道写事的时候,只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课文插图呈现的是猎狗与麻雀相遇时的情形。猎狗的机警与贪婪、小麻雀的弱小无助、老麻雀的惊恐与无畏都隐藏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动作与种态里。这样的插图有助于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老麻雀的勇敢。
3.归纳学法,如何才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按一定的顺序写;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一些重要的内容也要写清楚。
1.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4.仿照课文进行习作练笔。
重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难点:仿照课文进行习作练笔。
2课时
PPT、贴纸
第1课时
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一、回顾旧知,揭示单元主题
1.谈话回顾旧知:上个单元老师带领着大家在神话故事里畅游,谁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呢?
2.对比语文要素:同学们看到上个单元的导读,在看看这个单元的导读,谁能来说说相同点?——对,都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图片引出课题:(出示小麻雀、猎狗的图片),当麻雀和猎狗相遇,又会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一起去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神话故事,对比两个找出前后两个单元之间相似的语文要素,引出本课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二、初入课文,明故事内容。
1.出示问题,学生默读思考,完成后举手抢答:
(1)课文中有几个角色?(板书:我)(贴: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3)读读、画画、想想角色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给出箭头贴纸,学生上台移动、试贴图片,用箭头表示猎狗、小麻雀、老麻雀三者的关系。
猎狗
老麻雀小麻雀
3.根据示意图口述故事,尽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猎狗攻击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最后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后退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完成示意图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口述故事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三、借助图示,理清文章脉络
1.再默读课文,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结合示意图,试着给课文分段。
起因(1~3自然段)
经过(4~5自然段)
结果(6~7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补充示意图。(板书贴:吃、救、斗)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降低难度,一字概括三者关系,考察学生的对故事的概括能力。
四、再入课文,寻事情缘由
1.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多种形式反复读这些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在句子中的意思,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能看出什么。
预设:“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4.过渡: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猎狗会被震撼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第2课时
1.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3.仿照课文进行习作练笔。
一、动画演示,再现小麻雀之囧境
1.课前播放动画,再现情境,学生试着口述完整故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温故而知新。
二、述事情经过,品激烈场景
1.默读课文4~5段,并试着和小组交流完成“阅读自学单”,边读边在旁边写下阅读感受。
(1)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
(2)从猎狗的动作中,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
(3)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2.全班交流,讨论
(1)文中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画出关键语句
(2)同桌合作,给关键语句归类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3.引导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梳理。
把看到的写下来:
(1)猎狗: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2)小麻雀:
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3)老麻雀: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把听到的写下来:
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
把想到的写下来:
猎狗:好像嗅到前面有什么野物、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一件事情,要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明故事结局,悟母爱之深1.学生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提问: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预设: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行为所震动。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预设: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学法要点,学以致用
过渡:学习了课文,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事情描述的这么清楚吗?
1.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2.活学活用。出示母亲打扫卫生的视频,认真观察。
(1)小组交流,独立写作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展示练笔,师生评价
3.小结写法
按一定的顺序写;
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些重要的内容也要写清楚。
六、我笔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请你运用上本课所学的写法,将你生活中的爱写出来。设计意图:引出父母之爱的话题,既使文中的爱得到了升华,同时又将这种爱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勾起学生回想父母对他们的点点滴滴的爱,使他们明白要对父母的爱怀着感恩之心的同时,也达到了习作单元写的要求。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围绕三个角色展开,简洁明了。
于都县名师团
麻雀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练习抓住主要角色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语句,从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猎人对老麻雀的敬佩等。3.品味描写老麻雀、小麻雀及猎狗样子、神态的语言,初步感受屠格涅夫作品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语句,从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猎人对老麻雀的敬佩等。教学难点:品味描写老麻雀、小麻雀及猎狗样子、神态的语言,初步感受屠格涅夫作品的魅力。教学准备:PPT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麻雀图同学们,认识它吗?见过的举举手,生活中有观察过麻雀吗?谁能说说你对麻雀的了解?(体形小、叫声、常见……)(引导学生体会麻雀的胆小)2.说到麻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过一篇有关的文章,题目就叫做《麻雀》,请大家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3.在走进故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作者。请你默读屏幕上的资料,说说你知道了什么(PPT)二、初读课文理清大意1.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到页,好好读读这个故事,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读完后,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学生自读大约三分钟)2.本课的生词,你会读了吗?请同学来读。出示:林阴路摇撼梧桐树无可奈何嫩黄绒毛扎煞绝望嘶哑嗅到锋利愣住指名读词,其余同学听是否正确,想想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3.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词语是描写什么的?(环境、景物)第二组?第三组?除了它们故事中还有谁?(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我)
5.现在你能不能看着板书,结合读课文时候的思考,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角色串联起来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6.通过刚才同学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讲了一只小麻雀掉到了地上被猎狗发现了,这是故事的起因,。。。。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是经过,而“我”看到后急忙唤回了猎狗。。。是结果(板书箭头)三、精读课文品味语句(一)认识小麻雀1.那么看来文中的小麻雀是整个故事发生的主要因素,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呢?请你拿起笔到第3自然段中去寻找,认真读读句子,划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试试圈出其中的关键词,最后想一想你读到了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想到哪个形容词可以用笔简单写在旁边。(板书:划、圈、写)
2.交流反馈(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拍打着小翅膀。a.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b.为什么呆呆地站在那里?c.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样子)作者描写了它的?(板:神态)这只小麻雀无可奈何地在?(拍打小翅膀)因为?这是神态描写加上了?(板:动作)d.是啊,它无可奈何,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e.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真是一只可怜无助的小麻雀!请你把感受放进朗读中。齐读。(2)它嘴角嫩黄……巢里掉下来a.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是在描写麻雀的?(外貌)从作者的对小麻雀的外貌描写中你读到了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b.真是幼小的(可爱的)小麻雀,然而他/她不小心掉落在地,这个时候就不止是可爱了,更让人觉得她?(可怜),把我们的感受放进朗读中吧。(3)除了这两个句子,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值得出印象深刻的词语。
对学:一对一交流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
温馨提示:
1.我圈画的印象深刻的词语是( )……
2.我认为课文由( )幅画面组成。
3.第一幅画面是( )……
刚才同学们不仅读得很认真,而且还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真不错!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圈出了哪些印象深刻的词语。(生说师写)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词语。(出示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用心地、有滋有味地读读(生读词语)现在你们能用简洁地语言概括课文描绘的画面吗?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棒了!谁想试试(生汇报)师相机点拨(这是小说的起因、经过、发展、结局)其实把这四幅画面串连起来就是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板:情节)读小说,不仅仅是说个情节,更重要的是用鲜明的角色形象去感受、去体会。小说共出现了几个角色?主要讲了三个动物角色(板:角色小麻雀猎狗老麻雀)那么让我们走进这些角色,去探究个性特点。(出示课件)
三、走进角色——探究个性特点
独学: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一个或两个词概括出
角色的特点。
2.划出能体现角色特点的关键词句,写下感受。
群学:3.小组交流。
温馨提示:
1.我们小组来汇报( )的特点。
2.我从( )这个词或句子感受到它的( )特点
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小组成员在小组里能畅所欲言,相信同学们的汇报也一定精彩纷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学生分小组汇报这些动物角色的特点。
(1)小麻雀:弱小可怜
文中有一句话暗示危险来了,你能找出来吗?(学生找并读)指导朗读,这句话能换成第二句话吗?为什么?先读读,再品品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2.天气晴朗,路旁的梧桐树正在向我点头。
其实第一句话不仅仅是小说的起因,还是小说的环境描写(板:环境)起着铺垫的作用,(板铺垫)暗示着解除即将来临。
(2)猎狗:凶猛庞大
指导学生读出它的凶猛、庞大。弱小的小麻雀遇上庞大的猎狗,如果不出现意外,结局将会怎样?(被吃掉)但是小说故事情节并没有这么简单地结束,而是有了曲折的发展,这是小说情节的第一折(板:一折)危急时刻,谁出现了?(老麻雀)老麻雀又有什么特点呢?
(3)老麻雀:勇敢强大
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的强大,反复让学生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强大的力量就是(生说)也是(生说)更是(生说)没错,这强大的力量就是来自一个母亲对于孩子那种深深地、浓浓地爱。
作者屠格涅夫也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同样为之震撼,其实在小说的结尾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
四、走进作者——聆听爱的心声
是啊,请不要见笑。
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
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
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
生命才能维系下去,发展下去。
生配乐朗读这首诗
爱让小说情节再生意外,这是小说情节的又一个波折,相信聪明的你不会让故事戛然而止,你能试着给小说编一个意外的结局吗?
五、走出文本——笔下熠熠生辉
同学们,你能给故事编一个意外的结尾吗?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相信爱的种子已经在你们的心里播撒、生根、发芽,渐渐地吐露芬芳,老师希望课后你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爱、传递爱,因为心中有爱,真的
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吴佳莹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麻雀》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全文虽然不足四百字,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待得十分清楚,叙述生动,读来扣人心弦。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学习“把一件事写清楚”。把一件事写清楚就必须把“六要素”交代清楚。枉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又是记叙的核心。写“经过”时,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把“经过”交代清楚,这件事也就写清楚了。《麻雀》的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伟大母爱。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麻雀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62页。上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来说说。
2.猎狗想吃小麻雀。这是故事的起因。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4.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这是故事的经过。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退。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学习,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聚焦核心,学习表达
1.一个故事最打动人的部分就是高潮部分,请你有感情的朗读4.5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你觉得最精彩句子?
2.请你来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让学生自由读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聚焦核心,学习表达
(一)学习作者如何写出猎狗的凶猛、可怕。
(过渡语)无助的小麻雀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
1.汇报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猎狗想要干什么?(生:它想吃了小麻雀)
3.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凶恶的,可怕的猎狗。
4.请男同学来读读这句话。(预设:读得很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凶恶、可怕的猎狗张大嘴巴准备吃小麻雀的情景。)
(二)学习如何写清楚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
(过渡语)当小麻雀处于危难之时,老麻雀出现了。它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呢?
1.(出示句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像一块石头似的
a.这里的飞和我们平时看到鸟儿在天空中飞过一样吗?它是怎么飞的?
b.“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这一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速度快、用力猛,把怎么落写得更加清楚了。
(2)挓挲预设:A.那你知道挓挲的意思吗?
B.出示“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挓挲”的解释。
C.出示图片,帮助理解“挓挲”。
D.像这样,因为紧张、愤怒而用尽全身力气把毛竖起来的样子就是挓挲。
(3)朗读:现在你能体会到老麻雀当时的心情了吗?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挓挲”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我仿佛看到了老麻雀紧张、愤怒的样子。2.接着老麻雀又做出了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
(1)(出示句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较量?势均力敌,还是力量悬殊?
(3)老麻雀内心感到害怕吗?(害怕。)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5)尽管紧张,害怕,可它还是选择牺牲自己,也要救自己的孩子。
(6)此时此刻,这只老麻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勇敢、无畏。
2.请你们读读这两句话,找到描写动作的词语把它圈出来。
3.(出示句一、句二)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1)生圈划词语,教师巡视。
(2)交流:飞、落、挓挲、尖叫、掩护、发出。
(3)读读这几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动作)
(4)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系列动作,把他看到的老麻雀救小麻雀的一幕写得多清楚啊!
4.再读读这些句子,除了作者看到的这一系列动作,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老麻雀的无畏?(1)预设:我(从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可以看出老麻雀的无畏,它虽然紧张、害怕,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上。
评价语:哇,你发现了声音上藏着的秘密。(它冲着猎狗尖叫,是想用声音来吓退猎狗,这是作者听到的。)
(2)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吗?作者两次写到了老麻雀发出的声音,比较着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因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停地叫着,所以声音嘶哑了。)
(3)尽管紧张,可它落在了猎狗面前,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它?--(爱的力量。)
小结:这两处句子,作者不仅写了他看到的,还抓住他听到的,把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写得清清楚楚。男女生分别读两处句子。”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我仿佛看到了老麻雀紧张、愤怒的样子。(板书:看到的听到的)
5.(出示4、5自然段)在这两段话中,作者除了写他看到的,听到的,还写了什么?预设:写了猎狗的凶猛。(一强一弱,对比多明显啊。还有吗?
预设: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预设:这是作者的--(感受),也是他看到这一幕时--(想到的)。(板书:想到的)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作者就是抓住他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写得清清楚楚。
6.师生合作读第4、5自然段。老师带第一句。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7.再读读,除了他看到的、听到的,还写了什么?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8.尽管紧张,可它落在了猎狗面前,“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它?--(母爱的力量。)
9.预设“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板书:划爱心母爱
10.教师总结:由于大风,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一只猎狗走了过来,想要吃了它。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了猎狗面前。对老麻雀来说。猎狗是个庞然大物啊!即使这样,它仍然挓挲起全身的羽毛,与狗对峙。这是一次多么无望的较量啊,即使这样——老麻雀仍然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退了。是什么力量给老麻雀带来了勇气?(爱的力量。)
(三)猎狗的退缩
1.看到老麻雀如此有勇气,接下来猎狗是怎么做的?(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2.“我”又是怎么做的?预设:唤回猎狗。
3.母爱的力量是怎样的?无私、伟大的母爱。
师小结:爱是伟大的,往往会创造奇迹。因为母爱给了来麻雀勇气,使它吓退了猎狗;因为母爱感动了“我”唤回了猎狗。板书:无私、伟大
(设计意图:强大的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退再次感受母爱的力量。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深入文本情境与文本对话,感悟母爱的力量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五、写法迁移,仿写片段。
今天我们跟随屠格涅夫去感受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学习了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初试身手:选择其中一幅图,并将画面写清楚,请你尝试写一写。
(设计意图:这个小练笔就是写法迁移,尝试将画面写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不但得其情,更要得其法。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在写话中,进行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16.麻雀
“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肆
教学反思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麻雀》教学反思
上犹县双溪乡九年制学校袁水根
《麻雀》一课在统编版中指向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麻雀》所在的单元又是一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而且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作者观察细致捕捉到很多细节,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挓挲起羽毛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尖叫声,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我引导学生在课文的重、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利用课文这个“例”,让孩子们得意、得言,努力实现“例”的增值。纵观整节课,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一、整体感受课文,交给学习方法。
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把重点放在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放手让学生多次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课文的主角,再次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教给学生用主要人物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步理清《麻雀》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再通过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看法,使文章内容的概括羽翼渐丰。
二、重视熏陶作用,进行思想教育。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为了让还不太懂得关爱别人的学生受到爱的触动,能体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也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我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知道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爱的伟大,从而教育他们要学会用爱去关爱别人。
三、重视学生的课外拓展。
在课堂最后,通过想象写话,达到学与用的结合。向学生推荐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体现了略读课程的从课内到课外的衍生。以《献给母亲的诗》结束课堂,深化了爱的教育,把学生带入了爱的世界,让爱得到升华。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
2.在小练笔时,可以试着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妈妈做的哪些事过或行为能让自己感到母爱的伟大,再动手写,最后再分享,可能更好。
3.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准,教师对整体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