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
这是一篇老课文,我小学时候就学过的。如何领着同学们来学习呢?
“麻雀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麻雀是小巧的;麻雀是弱小而且可爱的。”
我出示麻雀的图片,请大家继续来说。这次,他们说出了新鲜的词儿:小巧玲珑;活泼……
我将麻雀和猎狗同框出示:“与弱小的麻雀相比,猎狗显得非常?”大家交流完毕,我请大家记下“庞大”“强大”两个词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课题就叫——麻雀。作者是屠格涅夫。”我发现同学们不太会念这个名字,就领读两遍,然后介绍这位作家,潘俊达补充说屠格涅夫有一本书叫《猎人笔记》,课文就是选自这篇。我听了非常高兴,为他充分的预习点赞。
我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圈画难读、难懂的字词,用我们曾经学过的方法尝试解决。3.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什么事。
同学们开始自读。今天同学们的非常认真,教室里书声琅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最近我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多了些,早上我带着他们背诵小古文。他们慢慢地进入正常的轨道了。
自读完毕,我请万馨月、曹希贝、董俊瑶、王仪四位同学朗读领读生词:嗅到、惊呆、鸟巢、力量;牙齿、身躯、掩护、拯救;幼儿、嘶哑、搏斗、庞大;愣住、无可奈何。他们声音响亮,字字正确,很赞。我请刘濮阳把所有词语一次性朗读一遍,她一字没错。
“课文中有几个角色?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用《普罗米修斯》一课的人物关系图,让同学们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件事。同学们交流,我出示“我”,“小麻雀”“老麻雀”“猎狗”的图片。大家接着讲述角色之间发生的事情: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保护下麻雀,准备和猎狗搏斗,最后“我”唤回了猎狗。大家能够讲得很明白了,而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说: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二
了解课文大概之后,同学们开始依次感知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大家找出写“起因”的第一至三自然段,默读,然后说说“起因”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同学们说:猎狗发现了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我请大家选择这两个答案中哪个更加准确。大家当然选择前者。“同学们,大家看看老师写的是什么?”“小麻雀有危险。”“你觉得老师为什么用小麻雀开头来概括呢?”“因为小麻雀是主要角色。”同学们明白后,我引导他们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步是朗读正确,岳宸屹和徐媛熙来朗读,都只有一两字错了,有明显进步。第二步是理解词语,我请大家说说不懂的词语,请大家思考摇撼和分明的意思,说出近义词,摇撼的近义词,大家想得到。分明的近义词,大家不知道。我出示他们的近义词,请大家记录,并换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感受近义词的正确性,并解释“换词法”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第三步是读出感情。我让大家认识“奈”,会写,理解“无可奈何”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这样。我问:“你有过无可奈何的时候吗?”陈卉琳说:“我有一次去亲戚家,到了之后,开始做作业了,发现有一本练习册没带,我想请姐姐帮我回去拿,但姐姐不肯,我无可奈何,只好算了。”杜佳泽说:“有一次,我去看电影,电影票买了,但我发现票买错了,我无可奈何,只看去看。”大家听后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同学回到这句:“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此刻大家都能说出小麻雀的无奈了,自然朗读会更好。第四步,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同学们说得很好,感悟到位,知道小麻雀弱小、无助、可怜还不够,我顺势请大家找到反映这些特点的动作、神态、外形描写的句子,现在再来朗读整个自然段,真正做到了有感情。
我这样做,其实已经不仅仅引导学生感知“起因”,我还让大家精读感悟“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并感悟了遣词造句。
三
大家找出写“经过”的第四至六自然段,默读,然后说说“经过”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同学们很轻松地就用“老麻雀……;猎狗……”这样的句式进行了概括。我出示含有“嗅”这个字的两句话,引导同学们理解“嗅”“锋利”。“嗅”,做个动作即可,“锋利”,看刀和猎狗牙齿的图片就明白。接下来,我们理解“挓挲”这个词的时候,特别有意思,我出示了公鸡的图片,大家看了之后,对于“挓挲”一词,就明白了其意为“张开伸开”之意。我们重点学习了“躯”和“搏”这两个生字的书写,前者的偏旁注意不要写成“身”,后者右部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大家找出写“结果”的第其自然段,说说“结果”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我教他们选出一个关键词——唤回。
“课文围绕‘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大家开始讨论,潘炫希说:“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想_吃掉小麻雀,老麻雀_从一棵树上飞下来救小麻雀,()猎狗,我唤回了猎狗。”只有一处不会,大多数都说可以填写“吓住”“震住”,我提出“吓退”一词,大家表示赞同,我请大家记下这个词,并提炼概括的两个思路:“围绕时间、地点、人物来概括故事,更清楚。或者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尾两分钟,我请大家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我出示课文的四个角色,请同学们选出主角,然后,我请他们默读,将有关老麻雀的描写画下来。他们上节课非常认真,静悄悄的,效率特别高,这节课他们依旧如此,我高度赞美了全班同学。
他们找到的第一处地方是这部分: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请大家先练习朗读,请黄曦展示,不够理想,这是很正常,因为还没有感受到老麻雀的心理和勇气。一点不用着急,待会黄曦会朗读得很好。我请他们找出描写老麻雀动作和声音的短语,并划出来。
二
“从老麻雀的动作和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引导学生一点点去讨论。
“一块石头似的,这个短语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速度很快;非常坚定,一点也没有犹豫,不像羽毛从空中落下来,会飘飘悠悠的。”这个比喻被大家理解到这种程度,真是可叹。我趁热打铁,请大家读出感情,这次黄曦和曹希贝读得很有感觉。
“从挓挲起全身的羽毛能感到什么?”此处大家感受到的是紧张、恐惧。从“绝望地尖叫”中,他们感受到一种无助和害怕。
“老麻雀如此紧张、害怕,但是他还是像石头似的飞下来,这就更能说明老麻雀?”
“非常坚定;非常勇敢。”此刻,我再请同学们朗读,发现他们朗读非常激动,语速偏快,我提醒他们朗读这部分内容,要根据句子调整情绪,前面可以快些,因为老麻雀很坚定,后面就不能太快,因为老麻雀很紧张,心里害怕绝望。
经过提醒,赵紫萱等同学读得好了很多。
“此刻的老麻雀是这样坚定,这样无助。那是因为它遇到了猎狗。课文中对猎狗的描述是这样的,请你读一读,看看,你读到了怎样的猎狗,想想,作者为什么写猎狗?”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我请同学们比较,他们发现猎狗很老练、凶猛。至于为什么要出猎狗的老练和凶猛,同学们绝大多数都说这是为了衬托老麻雀的勇敢。
三
同学们找到的第二处描写是: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我先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了上面的“范例学习”,很多东西都可以意会到。果然,经过一番练习之后,潘雨辰、王奕涵等同学的朗读很有感觉。
这大部分描写,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老麻雀的恐惧和害怕。我重点引导他们聚焦“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和“准备一场搏斗”两个短语,请他们静静地思考从中体会到什么。
此刻,同学们看到了老麻雀的勇敢。
再次朗读,更有味道。
“是什么让老麻雀这么勇敢呢?请朗读——”
“可是,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你们知道这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吗?”“是母爱的力量。”
“此刻的老麻雀,你一定懂得它的心理。”我出示“老麻雀宁可,也。”
“老麻雀宁可自己死掉,也不要小麻雀死掉。”
“老麻雀宁可自己牺牲,也要保护小麻雀。”
“老麻雀宁可自己被吃掉,也不要小麻雀受一点点伤。”
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说到动容处,语文就变得非常美妙。此刻,是朗读的时刻啦,董俊瑶等同学朗读得真不错。
我和一位同学合作朗读,我朗读前半句,谈晶朗读后半句。
妈妈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妈妈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妈妈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因为紧张,妈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课堂到此处,同学们内心已被感染。
我出示: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如此凶猛的猎狗为什么会后退呢?”“因为老麻雀把猎狗吓住了;震住了!”我说:“这叫做被猎狗的勇气征服了。”
我出示: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而举动?”同学们都能明白“我”是被感动了。
四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我出示填空题:课文描写了()想要捕食(),()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掩护小麻雀,赞美了()。
同学们轻松填完。
我拓展四句关于母爱的名言,请大家选择两句喜欢的背诵。
最后,我们聚焦课文的写法来做一个交流。“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像屠格涅夫一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得清清楚楚。”我觉得做到这点,就能很好地把事情写清楚。但如何写得有序,那就得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了。
“同学们,你可以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母爱。”
亲爱的读者,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