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案例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根据1月19日杭州西庐幼儿园龚周丽园长在“发现自然”直播平台上的公益讲座“幼儿园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整理。

西庐幼儿园建园4年半以来,一直秉承着支持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从年的赤足活动、年到年人本主义思想的生活课程再到年自然教育课程的转变。通过多轮的审议和论证,最终确定下来了以人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相结合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

课程围绕着四季流转。在春季,春雨绵绵时喜迎春分春风来;在夏季,硕果满枝、鸟鸣虫叫、缤纷之夏...同时,我们也在教室内提供多元化的自然材料,供应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游戏,在孩子们理解自然材料属性的基础上支持更多的感官体验、观察探索以及交流创造......

无论是日常的活动案例、课程故事还是观察记录,都希望能够记录、表达和体现我们最本真的办园愿景——向往质朴的、自然的、美好的幼儿园生活。

01/

自然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从思考园本课程的内涵到进行园本课程的定义,从而制定园本课程的目标,设计园本课程内容都和我们的办园初衷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我们的园本课程内容设置包含:

·以四季流转为线索的春夏秋冬四个综合大主题活动;

·为适应生活做准备的室内生活营和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开展探索的室外自然营两个大的游戏活动;

·探究式的项目活动;

·以庆典节日方式进行自我表达与创作的四季庆典。

......

/////////////

①关于综合主题的一些思考

综合主题活动主要围绕着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的时间序列开展,也借用了一些课程内容的线索——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内外部成长,而且要在自然当中体现生活,生活当中也要有自然的融入,并且贴合幼儿园所在区域的特质——湿地特质下的地域和文化。

上表是我们在开展综合主题活动时的主要内容。黑色字体的活动为借鉴蓝本教材的主题活动,蓝色字体的活动为依据主题的需要、资源的供给而生成或优化的主题活动,红色字体的活动为每个年龄段不同的项目活动。项目活动并不固定,会随着春夏秋冬的流转,一年一届孩子的更替,每年进行更改和调整。

/////////////

②关于四季游戏的一些思考

幼儿园的四季游戏由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因为地域和地区的原因,我们周围有一些小公园、小湿地,包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活资源、湿地资源,拓展了幼儿园内活动的一些外延性。我们在游戏中会支持孩子更多地去进行自主探究、自由探索。

以10月的游戏单为例:

通过对游戏和发展目标的观察,相信大家可以看到孩子们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发展目标以及关联。

很多的游戏活动与前面提到的主题活动是相关联的,也只有这样课程活动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才能让孩子的学习经验从集体教学当中来到游戏经验当中,这样产生的经验才是连贯和容易深入探究的。

同时,活动内容在设置上也包含了科学类、艺术类、生活操作类等。在设置这些游戏活动的时候,会依据场地的一些特性和游戏适合孩子领域发展的自我需求。同样,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活动场地自然资源的供给进行相应的调整。

/////////////

③关于项目活动的一些思考

每个园所对项目活动的探究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经验,我们园的项目活动产生于主题、游戏或者生活环境中的某一个事情,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活动形式,和主题活动、游戏活动是一样重要的。突出的是通过项目活动的带领以及对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体现课程的内涵和对自然教育理念的想法。

实践到今天我们有了一些项目内容的呈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了经验推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比如园所很年轻,教师队伍也非常年轻,成熟的老师较少,甚至有部分教师可能只有一到两年左右的教学经验,导致项目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项目活动发展线索上存在不清晰、内容有拼凑的现象。面对孩子们想法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会非常主导性地进行项目活动整个探究线索的设计,又或者完全放任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变得不知道何去何从。也会出现只突出了自然探究,如“它为什么长虫了?”、“为什么浇水浇多了会淹死?”等,而忽略儿童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成长的问题。

/////////////

④关于四季庆典的一些思考

四季庆典活动是希望能够提供给孩子们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包括关于季节转换之间的节日仪式感。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庆典活动当中分享、交流、共同庆祝,并且有机会展示孩子们自我成长的收获,从而感恩自然、亲近自然,培养亲自然的情感。

比如我们从年开始举办的花园节,通过举行小班升入中大本部的升班仪式,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春天的活动,希望孩子随着春的万物生长而成长,意识到自我的一些成长与变化。

在年举办的花园节中,孩子们无意间在种植箱里发现了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山莓,并且围绕着这株植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后来,我们又特意组织孩子们去到茶园,找到了这株山莓的来源。在花园节里,希望孩子们能够抓住最后的尾巴,尽情地去感受春天的有趣。

除了春天的花园节,还有夏天的成长节、秋天的丰收节、冬天的感恩节,用四个节日来串联起四季。

02/

自然教育课程操作策略

在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需要操作策略来支持我们重新进行思考。

回归到自然教育思想对课程的影响,思考尊重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思考依据儿童年龄的特点来建立课程观,思考儿童的学习方式,从而体现尊重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观,依据儿童实际需求支持儿童灵性成长的教学观。

从课程观到教育观到教学观,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在寻找与建立这几个观念的过程当中,首先我们在综合主题活动当中提出了学习路径的一种建立,而在项目活动当中,也进行了建模的一些尝试。

接下来我以大班的综合主题教育《秋实》为例,阐述一下对有关学习路径的思考。在每个综合大主题的开展过程当中,我们会依据感知、探索、表达这样一条实施路径进行综合主题教育的版块梳理。

大班在秋天活动开展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九月份的杭州仍然像是在夏天,是个大火炉,根本还看不到秋天的影子。如何带领孩子们寻找秋天,就是一个较现实的问题。

①“印象秋天”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既然秋天可能还没有明显到来的气息,那就来找一找印象当中的秋天究竟是怎么样的。很多老师对秋的印象建立在落叶飘飘上面,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让孩子运用各种拍照、手写、记录、绘画的方式去真实发现与寻找秋天特有的一些植物的变化后,会发现现实与印象是不同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内容,感知、唤醒幼儿对春和夏两季以来参与种植养护的一些记忆。自然教育课程一定是贯穿式的,不是经验的一个断层。如果说从春天开始,孩子们就在观察一些花草树木,那么进入到秋天之后,一定会对这朵花这棵树甚至是这棵草,有着之前的一些印象。老师们要做的只是感知与唤醒,在观察记录中引导孩子对比、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感受季节的一些变化。

比如孩子们发现桂花树变得香香的,于是便提出来可不可以“打桂花”,正好我们杭州地区就有“打桂花”的习俗。于是,孩子们就找来干净的布,用长长的竹竿找了幼儿园里的一棵桂树,非常努力地、小心翼翼地把树上的桂花打了下来。打完之后还会进行整理,把绿色的梗挑出来,否则后面制作的过程中桂花会很苦。

除了“打桂花”,孩子们还发现暑假放假前顶楼平台的牵牛花不见了,但却结满了牵牛花的籽;

之前的丝瓜是绿绿的,现在的丝瓜已经变得黄焦干瘪了,可以收种子了;

盆里的花生叶子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枯萎了,可以开始收花生了。

/////////////

②“寻找秋实”

之前,我们想象中似乎开始掉落叶才是秋天到了,但其实只要仔细去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就会发现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

秋天,可能是一种丰收的现象、是一种气味、是颜色的变化……有了这些发现,老师于是带领孩子由近及远地去寻找更多的秋的影子。通过收集、分类、比较、生活操作、社会实践等探究活动来发现果蔬与粮食,感受丰收场景。

当然,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首先是围绕着幼儿园里的一些自然资源,比如每年都会带孩子去种花生、种美人蕉、观察银杏的掉果、种番薯等等。

在探究“生活里的秋”的时候,也会发展家长的一些资源,如杭州周边的一些家长会提供板栗,各种各样的一些坚果酱,形成家庭和社区自然资源的生态圈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农田里的秋”的时候,我们也把孩子们带到杭州的八卦田,让孩子们真实地去感受了一把大丰收,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

/////////////

③“晒秋”

“晒秋”,是希望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现对秋的赞美,对秋的喜爱和自然崇敬的机会。

我们将“晒秋”之“晒”定义得更为广泛。“晒”指的是——晒孩子们在秋主题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作品、晒秋的游戏中的快乐、晒秋天中孩子们发现的一些美食、晒秋天里茁壮成长的自己等等。

因而在活动内容上,不仅有主题墙、画展这些具体的艺术表达的形式,还会有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如录制孩子们关于秋天的诗歌等等。

03/

课程故事案例——麦子的故事

年春节期间,因为新冠疫情的一些影响,我们进行了停学不停课的一种新尝试。春天是幼儿园最美的时候,何不把这样的一种信息传递给在家的孩子们呢,于是有了“麦子的故事”这样一个项目活动。

2月1日,保安师傅和值班的周老师发现在新改造菜园里的薄膜底下,年前撒的麦子种子发出了淡黄色的一个嫩芽,这个项目便就此正式开启了。从2月1日麦子发芽的信息,到七月份孩子们整个项目的结束共天,这个项目从线上转到线下,成为我们年自然教育项目活动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这当中,我们不仅完成了项目活动,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发展与生活,以及老师们对自然教育的再一次感悟和不一样的认知。

回归到故事本身,从老师第一次通过钉钉班级群告诉孩子们麦子发芽的信息,很快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红色部分是孩子们当时讨论过程当中的一些真实的问题,能感受到孩子们向往幼儿园生活以及希望能够看到麦子的想法。

从2月1号小小的麦粒冒出小芽,到3月20号长出来大约有七八公分的麦苗,通过持续定点拍摄记录,老师们每天负责上传菜园里的信息,孩子们很好地通过网络对麦苗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和记录。

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除了观察、讨论、交流,在网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jj/7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