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雀怕与不怕走向怎样写清楚

“楼上”阅读研修团队诸暨市城新小学俞柯飞

统编版《麻雀》的教学设计及思考

第一次遇见《麻雀》,是在海亮小学陈国丽老师的课堂上。她的这一堂《麻雀》扎实高效,既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有深度思考的指引,特别是其中关于老麻雀“怕”与“不怕”之争,把课文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深地折服。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陈老师“还原版”《麻雀》的教学设计。

《麻雀》人教版(海亮小学陈国丽)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摇撼、扎煞”等难懂的生词。2.借助“故事地图”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学习用这种方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学习做批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老麻雀内心的情感,品味人物形象,感受爱的力量。4.通过比较,感受作者通过写老麻雀的“害怕”来更好地反衬出爱的伟大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麻雀2.谈谈你眼中的麻雀。3.简介作者:屠格涅夫二、交流预学单1.根据预学出示难读的词:扎煞(1)正音(2)交流方法:查字典、百度等(3)齐读生词:扎煞、嗅了嗅、摇撼、嘶哑2.理解难懂的词“扎煞、摇撼”:结合图片、放入句子中体会等。(1)比较“摇撼”和“摇晃”(2)出示句子: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A.配图理解:竖起羽毛B.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想干什么?(和猎狗搏斗)3.交流“故事地图”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1)出示问题比较集中的预学单。发现概括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概括不够简洁;②用词不够准确,修改预学单。(2)根据故事地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交流预学单:英雄勋章送给谁?说理由。三、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勇敢写清楚的。1.聚焦描写老麻雀的段落(第4、5自然段)朗读感受“勇敢”。(1)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带入朗读中。(2)指导读好长句: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3)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紧张、危险)把这种感觉带入朗读中去。(4)师生合作读。(师读描写“害怕”部分,生读描写“勇敢”部分)2.抓住老麻雀的动作描写,体会内心的挣扎。(1)找出最能表现老麻雀英勇的词。(搏斗)(2)根据你的经验,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搏斗?(3)讨论:在这样一场搏斗面前,老麻雀怕还是不怕?A.选观点B.从课文中找证据C.示范做批注(4)生读书,作批注,师巡视。(5)指名汇报“怕”的依据。(指名板书表示“害怕”的词语,说害怕的理由。)(6)指名交流“不怕”的依据和理由。(指名板书“不怕”的词语,说不怕的理由。)师点拨:“石头似的”体会到什么?3.体会小麻雀的无助(1)师:它要掩护的是一只怎样的麻雀?找、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2)指名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3)练习:老麻雀像,去保护它的幼儿。4.体会爱的力量的强大(1)是什么让老麻雀克服内心的害怕,做出这么勇敢的举动?(预设:爱的力量)(2)师生合作读出爱的力量。(3)既然要表现爱的力量,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害怕?(预设:越害怕,爱的力量就越强大!)(4)去掉“害怕”部分,生比较朗读。(引导发现:1.“害怕的麻雀才是真实的”;2.克服害怕的勇敢比不害怕的勇敢更强大、感人!)(5)我们身边谁有这样强大的爱的力量?(指名说)(6)作者也被感动了。(出示屠格涅夫的原文,指名读。)四、解析预学单最后的疑问:猎狗为什么后退?(爱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上下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sc/10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