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月报年1月

ONE

监测月报

年1月武汉市观鸟协会组织的武汉市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共记录到野生鸟类种,,只次,分16目43科。其中雀形目70种,非雀形目90种。

记录到: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共3种,包括:白鹤、黑鹳、东方白鹳;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共18种,包括:白额雁、红胸黑雁、小天鹅、白琵鹭、黑翅鸢、白腹隼雕、凤头鹰、松雀鹰、白腹鹞、白尾鹞、鹊鹞、普通鵟、领角鸮、斑头鸺鹠、长耳鸮、短耳鸮、红隼、游隼;

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共37种,包括:灰胸竹鸡、环颈雉、鸿雁、豆雁、灰雁、小白额雁、赤麻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凤头??、珠颈斑鸠、黑水鸡、凤头麦鸡、彩鹬、西伯利亚银鸥、普通鸬鹚、苍鹭、大白鹭、白鹭、斑姬啄木鸟、星头啄木鸟、棕腹啄木鸟、红尾伯劳、棕背伯劳、松鸦、灰喜鹊、红嘴蓝鹊、喜鹊、白颈鸦、大山雀、家燕、画眉、红嘴相思鸟、八哥、丝光椋鸟、乌鸫。

童家湖杨志锋摄影

TWO

武汉新纪录

1月21日,会员谢红钢等在执行阿拉善SEE任鸟飞府河湿地鸟类监测项目时,在府河柏泉段记录到国家II重点保护鸟类红胸黑雁1只,为年第一个武汉新记录,至此武汉鸟类记录种数增加至种。荣誉属于谢红钢老师!

详细情况见湖北日报报道:武汉首次监测到红胸黑雁该市记录到鸟类种类达种

红胸黑雁(左一)谢红钢摄影

THREE

一月综述

我们的重点区域鸟类监测1月记录种鸟类,和上月持平。较年1月的种增加了17种。记录到的鸟类个体,只次,较上月增加了75,只次。记录到湿地鸟类62种,较上月减少了5种。

在种鸟类中,留鸟70种,占44%;夏候鸟3种,占2%;旅鸟8种,占5%,冬候鸟79种,占49%。

3种夏候鸟分别是会员谢红钢等在上涉湖观测到的家燕,以及会员李伟在府河湿地救助的红尾伯劳和灰头麦鸡。

年1月武汉重点区域鸟类居留型构成图

使用RB频率指数分析,1月武汉重点区域优势鸟类共15种,为红嘴鸥、普通鸬鹚、斑嘴鸭、豆雁、麻雀、小??、丝光椋鸟、罗纹鸭、白骨顶、绿翅鸭、凤头??、乌鸫、白头鹎、赤膀鸭、喜鹊。

1月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为3.24,均匀性指数0.64。

1月13日,协会的阿拉善SEE任鸟飞府河湿地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41种19,只水鸟(其中包括未辨识水鸟只,占总数的10.34%),隶属于6目10科26属。

府河柏泉陈能胜摄影

1月5日,会员胡山林、陈能胜在江夏鲁湖记录到1只牛头伯劳。

牛头伯劳陈能胜摄影

1月20日,会员张耀琪等在梁子湖南湾记录到1只泽鹬。

1月23日,会员颜军在府河柏泉段记录到5只小白额雁。

小白额雁颜军摄影

1月易见鸟

常见水鸟TOP5:小??、白鹭、凤头??、红嘴鸥、黑水鸡;

常见林鸟TOP10:乌鸫、喜鹊、灰喜鹊、珠颈斑鸠、白头鹎、白鹡鸰、麻雀、丝光椋鸟、棕背伯劳、八哥。

FOUR

鸟类及栖息地保护

城市绿岛1月鸟类种数

高校校园鸟类种数

高校校园1月生物多样性指数

市郊湿地1月鸟类种数

城郊湿地1月生物多样性指数

1月5日,会员李思敏在东西湖区救助了1只白腹隼雕。

1月6日,协会接到武科大同学举报在汤逊湖千亩塘发现疑似捕鸟器具,当即向有关部门举报,次日东湖高新区野保人员予以拆除。

1月17日,会员朱小明执行任鸟飞项目过程中,在牛山湖附近发现当地居民为保护菜地架设的捕鸟网,将现场情况反映到会员群里,会员夏明高协助向森林公安举报,次日高新区森林公安予以拆除。

1月25日,会员姚波在陶家大湖附近观鸟时,发现当地居民为保护鱼塘架设的捕鸟网,协会向新洲区湿地保护部门举报,经工作人员批评教育后,塘主自行将网拆除。

江夏区森林公安深入乡村,张贴宣传海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

感谢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陈柳青、陈能胜、陈韬、董恩鹏、管芙蓉、桂文军、何岭松、胡山林、康洛铱、雷珏、李昂、李思敏、李伟、陆峥、罗志平、明亮、倪俊鹏、彭憬、王海芳、王妍、魏斌、吴勤华、谢红钢、颜军、杨林、杨泽玉、杨志锋、姚波、叶明、余容、张耀琪、钟永乐、朱觅辉、朱心红和鸟友:文柳泉、曾扬华、韩小涛、胡晓杰、贾学广、雷进宇、卢群、田文哲、王伊健、尹涛、张宇峰(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武汉市观鸟协会。

武汉观鸟会

在一起,把有意思变成有意义!

颜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sc/7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