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心张萌草木在阳光里有了阴影

我就在头顶,点击蓝字让我看见你

银心

诗歌

诗评

诗情

?刺猬

?散漫

?羞涩的枝头背对着风的方向

?蚊子

?偷渡客

?雨

?回声

?消息

?掖

?缸甏巷

?缺席的安慰

?逝物录

?夜色

?半片

?修剪

作者:张萌

张萌男,笔名南镞,年生于上海。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时光的旧棉袄》《偏僻记》《回声》等五部。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扬子江》《诗歌月刊》《诗选刊》《北京文学》《文学报》等报刊。入围年“诗探索”华文青年诗人奖,获第二十二届全国鲁藜诗歌优秀诗集奖等奖项。

草木在阳光里有了阴影

诗星辰

?刺猬

最近

我喜欢半夜出去

遛狗

个人出没在小区

禁闭了一天的小狗

一路撒欢

牵着我狂奔

突然,在一处草丛边

它停下

试探着什么

继而狂叫不止

走近一看

昏暗的路灯下

一只刺猬

紧紧蜷缩在草丛里

我看不到它的头

更看不到惊恐的眼睛里

散乱的光

只见它受惊的身体

弓成球状

浑身尖锐的刺

在星夜里闪着逼人的

寒光

与这个座陌生的城市

保持着警惕的敌意

这多么像睡梦中的那些

异乡人

?散漫

车子沿山路一直往上爬

突然,就到了路尽头

一片芦花

开得很漂亮

草木在阳光里有了阴影

顺着山下望去

就是海

云覆盖着蓝色海面

像一块块阴

沉的疤

渔村散落在小岛上

散漫的心学会了抵抗风暴的力量

找一块石头坐下

看看四周

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安静的角落

世界走远

我独自吹着风

?羞涩的枝头背对着风的方向

篱笆上最后一枚佛手果

摇荡着秋天的铃铛。也摇荡着

口老水井的孤寂

丝瓜架上的藤蔓网住了一小片天空

我仰头看它的时候,一条老丝瓜的阴影里

斜逸出一朵嫩黄的小花

像一盏秋风忘了提走的灯

柔细的身子撑破正在衰败的院落

安静地坐在一角

听枣树和柿子树在风中的对话

羞涩的枝头背对着风的方向

拄着拐杖的老人从院门口走过

孤独加重了她的脚步

她深深弯下的驼背,不停地向生活鞠着躬

在秋天面前,沉重的事物

显现出恭顺的一面

?蚊子

已是冬天

在卫生间角落里

发现一只蚊子

或许是飞累了

在这里稍作停歇

或许已经饿了几天

没力气再飞了

或许就打算在这里冬眠了

我一掌

下去

它干瘪的肚子里

没有一滴血

这突然让我想起前几天

蹲在菜场门口外

卖菜的那个老头

一块从高处砸下来的

广告牌

盖住了他

?偷渡客

故事还没到尽头

叙述的节奏

很有分寸

细雨打在黄包车上

拉车人

消失在巷口

旗袍店

招牌

一闪而过

朱唇像一小撮

在玻璃后煮着细雨

黑瓦上

猫惊恐的眼神

亮于闪电

音乐里,淌着栀子花

空气灰着

黑暗中

我是坐在第十排上的

光影偷渡客

?雨

掉落的花瓣。泥土里的叹息

沉默。转跳。雾状的团

失意的云,迷路的鹿群的眼

鸟的浴室。黄梅季

裂缝的粘合剂

树枝暗哑的喉咙。闪电的

合谋者。夜半敲窗的人

暗号。野蘑菇的歌声

调色剂。阴影

扩大的面积

一把伞不孤独的理由

?回声

制造寂静的人

嗓子里埋着巨雷

把自己扩散开去

无数个我从四面回应

山坳是一只清脆的喇叭口

布满了翠绿色血管

?消息

一个已经走失好久的人

就像黄昏时出门去散步

忘带了钥匙

一个走着走着就迷路了的人

在与世界隔绝的地方

把森林命名为孤独

不必去找回家的路

锁孔已洇出铜绿色诗行

门缝上早已长出新鲜的蘑菇

不必知道任何消息了

对于一个在时间裂缝里消逝了的人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掖

走在雨中

我是个怀着火苗的人

内心,还残存有一粒火星

不像那些慌张的人

奔突着,躲避着

他们不知道,跑得越快

那些摇晃的火

苗,就越容易

熄灭

在一棵树下

我像只淋湿的麻雀

抖了抖翅膀上细密的雨珠

然后,低头看看

掖在怀里的

火苗

?缸甏巷

你不必知道它的具体位置

有时它在城市蒙着灰尘的坐标上

也可能在地方志的某个章节里

而在现实中,它只能弓着腰

逼仄在老城厢某个角落里

犹如遗迹

有时它只在我心里

寄存着一些远去的影像

多年前,在它路口

是一家火车票预售点,每近年关

总会排起长队

那些在风中冻得通红的脸

早已模糊

再往里走一点

是一家苏州汤圆店

如果某个早晨你也正好从那里路过

你会看到

我正坐在里面吃着汤圆

并且抬头冲着你笑

有时,我也会穿过它

狭窄的小肚鸡肠

去马路对面找一个朋友

他开着一家书画装裱店

我会把有些灰色的心情,晾出来

经过他的装裱,一下子

变得明亮起来

?缺席的安慰

就在我从他的房间里退出来不久

又有几个乡邻赶来看望他

有的提着水果——虽然知道他已无法进食

但也是出于礼节

原来无亲无故的,也都赶来了

节日的气氛和这里无缘

每个人脸上挂着悲伤的沉重

大家心里都明白,要不了多久

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大家的生活

有那么一刻,我甚至去体会他的心情

或者说,是意念更为准确一点

就在几分钟前,我站在床前叫他

他艰难地睁开眼,缓慢掀开的眼皮

证明着片刻的清醒,他看着我

快要失去力气的眼神,让我的心

为之一颤,我想到父亲临走前的眼神

竟如此相似

他是父亲生前的好兄弟

那一刻我站在他身旁,代替了父亲

缺席的安慰

?逝物录

记住流逝之美

刚从窗台划过的鸟声,稀落成了

空气里羽毛一样轻的碎片

书架后,传来散尾葵

啜饮阳光的声音,一次光合

作用,正在完美进行

阳光从一块地板移到

另一块地板,也是

流逝的过程

桌角上,黑法师叶片卷曲

枯萎的时光散落一地

遗逝之物,像秋天的背影

兰花枯黄的叶子

映衬着芦席的书香气

从书架上垂

挂下来的,长长的

绿萝,正探向那束离它不远的

橘黄的光

?夜色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他坐在那里

比夜色更夜

?半片

梧桐叶的

阴影

盖在他

脸上

风来的时候

叶子

轻轻晃

了一下

脸上的阴

也晃了

起来

多么熟悉的

摇曳——

两种

不同颜色的

海水

在他脸上

轻轻晃出

波痕

?修剪

梅雨季

闷热的雨水里

我又看到了

那只鸟

羽毛浑身湿透

就连叫声听上去

也布满了

水汽

像黑色休止符

停落在

無=无花果树上

在一片肥绿的叶子下

寻得庇护

灰色翅膀

修剪着闪电的

回音

诗评鉴赏

田字格简评

善用其心|码字让你打开更多障碍,完全没必要想太多,写就是了。心包含物质精神等一切,有些人游戏物质,你游戏精神(以码字的方式),在地球上做客、体验不较真。

6月15日,张萌寄来新书《偏僻记》,你为他高兴打算为新书写点什么。前些天,他发来这组诗说,“选了15首,前10首是《偏僻记》里的,后面5首是新作,未曾发表的。”恰好采风回来你在着手写评,从这组写起。

几年前在上海见到徐俊国、张萌、子薇、语伞、朵而、漫尘、徐凤叶、清水和王迎高等。有句话说得好:短期交往看脾气,长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上海这群朋友人好,对你也好,他们聚餐时会轮流跟你语音,一一问候、鼓励与嘱咐你。松江、前后北岸、龙庄讲寺……你们一起参加笔会一起写诗。多少年了,写作路上一直有他们的助力,他们是你松江的诗歌亲戚。对了,你通过徐煌辉认识他们。自性的安排精妙。既然天上地下、三界轮回是在我们自性中完成,那么,外面有别人吗?有内外分别吗?没有。

回到张萌的诗,且看他如何切入日常抵达对存在的诘问、探索。说到底,怎样写都失去读者获得另一部分读者,怎样读都是误读又都对,所以别管那么多,随心读写——

:半夜遛狗,狗牵着主人欢奔,狗因为暗处的刺猬受惊,受惊的刺猬为了抵御外界亮出一身尖刺,见证这些的诗人用寒光逼人里警惕的敌意对接“睡梦中那些异乡人”。

小狗、刺猬、异乡人的恐惧构成这首诗的主线。心造万境,总是恐惧就总是弱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的归属不在别处别时就在当下。如果恐惧这个魅影挥之不去,自当了悟“一切有为法(一切唯心造),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语速适中、语义推进快、语感流畅,白描为主,略加议论、言说。“开车攀爬山路——阳光下芦花有阴影——云盖着海面——世界走远/我独自吹着风”这条叙事线索拉出一个个不同于都市快节奏的画面。散漫者适合分担天地大美的孤寂,他们信任自然,“散漫的心学会了抵抗风暴的力量”。原来,有种审美取向叫“散漫”。

你忍不住“事后诸葛亮”地接过话头说,本来就是,没啥大事急事(连那“风暴”也纯属幻象)。山上山下都不出心的范围,散漫、悠游挺好。这多少让你想起一句广告词:“WiFi无缝漫游,用5G信号。”念头切换相当于网络切换过程:不掉线,不掉网,不重新连接,不缓冲。

:铺叙最后一枚佛手柑、老水井的孤寂、丝瓜架上的藤蔓、老丝瓜的阴影、衰败的院子和枣树柿子树是为了点出拄着拐杖的老人恭顺的一面。恭顺代表着对衰老的和解与超越。在人类的局限性认知中,以什么制定时间?如果没有时间又何来衰老?华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十法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又云:“十方虚空,在吾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心之功用不可思议。正因如此,身体这坚固妄想限制不了心;也因如此,“深深弯下的驼背,不停地向生活鞠着躬”兼有特写镜头之美与人性之美。

:这首以口语见长的诗不同于文饰过头的诗。它剥掉浮华的外表,显其干净利落的叙事本质。蚊子“干瘪的肚子里/没有一滴血”。然后,蹲在菜场门外卖菜被广告牌砸到的老头出现了。“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布局上采用从A物跳达B人的方式,衔接点是以善心为本,作者垂怜那饿透了还送了命的蚊子,更怜悯那不幸丧命的穷苦老人。

:普罗米修斯是盗火英雄,诗人作为护火者当然了解火苗易灭——掖在怀里平稳行进才行。“雨”与“欲”谐音,悟到欲望遮蔽自性光明是第一步;不慌张,“在一棵树下/我像只淋湿的麻雀/抖了抖翅膀上细密的雨珠”,并随时低头看。离卦本象为火代表太阳、光明、依附。“大德之人效法离卦光明相续之象,承接古圣先贤之德,继续彰显明德于四方。”

守护与许诺带有高山仰止的仰慕。“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诗中的火苗指觉知后面的觉性。

:他是谁?坐在哪里?发生了什么?这些一律略过不交代。分三段十二次重复“他坐在那里”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制造了阅读难度。这里提到一个事实:“比夜色更夜”的他被十二次“坐在那儿”这个事实逐一核定。

明明可以用一句“他一直坐在那里”代替,《夜色》却偏偏以“叠罗汉式”的结构营造令人不安的气氛——呆坐?坐忘?坐化?诗人的预期是破坏你的阅读预期。

庄子提出守一、守舍、心斋和坐化,提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恒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御风振海而不能惊”。据记载,在禅定中突破时空者不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先例:禅定中到达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意识的进化和全息法则突破自然律,这首诗突破诗意的常态分布。

:鸟被梅雨打得浑身湿透,“就连叫声听上去/也布满了/水汽”。栖居代表着寻得庇护。放心,雨再纷乱,鸟“像黑色休止符/停落在/無=无花果树上”,更为自由的向度是“灰色翅膀/修剪着闪电的/回音”。安居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关乎归属感从容度。

“一部分拥有的特质即是全部。”鸟即“我”,完全可以在最好的情况下最差的情况下不好不差的情况下都觉而不动(如休止符),雨来受着,打雷应着,困来即眠,梦来就入梦。这样说来,浑身湿透之鸟寻得的庇护是内在的安心。雨天晴天、慌张从容这些对比可指向动静二相不生——“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希言自然”,无声之言是自然之言,你聆听。

提个老问题:生活是诗吗?可以是,任你塑造,活成小说活成二人转活成肥皂剧悬疑片喜剧悲剧韩剧美剧武打片穿越剧宫斗剧……都没问题,对三维投影别当真就行。

阴天凝重,窝在办公室里泡咖啡喝。手头的事列在纸上,完成一项勾掉一项,有时会设定预计完成的时间争取在闹铃响前完成(完成得及时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事上的专注力这样培养起来。

12点左右,湘湘打来电话你发现有个表格还没填,冲进工作坊赶紧完成(燕茹替你看班):这件事让你意识到一旦手头有活儿须分轻重缓急最快清掉,不然心头总挂着事总是在赶,想必,从容的基础是学会时间管理:你在学,尚未毕业。

这一周的工作有了心平气和、惜时高效的新气象,教孩子做人、养心(他们也在教育你)比抓成绩重要。上周省作协“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题创作实践”活动使你的视野视角胸襟更开阔,超越工作才能工作好。上周二至周日六天辗转于四个沿江城市,白天采风晚上喝茶,六点多爬起来写作,八点多出发,行程紧凑,一路记录思考,晚上倒头就睡。看着各个城市的绿色进程你问——你为这个世界付出多少?是不是一直在索取?父母恩未报、师长恩未报、国土恩未报……之前你纠结于是否请假调课,任老师说省作协的活动一向务实,说你会学到很多。的确。

老子讲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与“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有不分别之义。

读书笔记是评论、随笔还是“四不像”?你不分别。诸相非相,看似是文字其实是心,更多是不可言说的传递。反过来,心无形无相又何来文体的束缚?

阴天难以置信的鸽灰色有稳定心绪之效,甚至能建立起物我两忘的秩序。回家路上,倾倾习惯于分享学校生活,她喜欢上学讲到某个同学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你倾听她的想法建议她随喜别人所有的好:不羡慕直接欢喜,第二念不起。

吃完晚饭来读张萌发来的另外八首诗——

:小幅度弹跳,语义转换微妙,沉静之诗反而是敞开的。短句极短,断行故意不规则,词语跨行造成的断裂感凿开诗的空间。淡到无味是至味。梧桐叶晃、脸上的叶影晃,这两种颜色如“海水/在他脸上/轻轻晃出/波纹”。内心清凉者以小场景带出的洞察迎接读者,以飨读者。

:启用断句切断连续性,运用意识流、蒙太奇、割裂感制造镜头乱晃、一帧帧画面飞速闪过和前言不搭后语的效果。例如“夜半敲窗的人/暗号。/野蘑菇的歌声/调色剂。”跳跃快,裂缝大,语义的“粘合剂”是作者的强行猜测想象与联想。不顾话说半截,果断截断语义的做法充斥于《雨》。

不求完整,诗人清楚读者能自行完成意义上的拼图。

:俯视、观看“我”对着山坳大喊,这样的事你也做过。声音扩散的途径奇特:“把自己扩散开去/无数个我从四面回应”,接下来,把山坳与喇叭口,把植物与翠绿色血管等同起来。每段两行共三段,意象生动。很深的沟通是种能力,跟大山沟通,《回声》的脚注是不住动不住静不住寂静不住声音。

一切都是回声。“吾心即宇宙,真心之广大无有穷尽。”

:故事没收尾,叙事节奏有分寸,作者在看电影。《上海滩》还是《花样年华》?作者带读者从第三行入戏,在结尾出戏。故事发生在民国,很多有意味的细节可供回味——

“细雨打在黄包车上

拉车人

消失在巷口

旗袍店

招牌

一闪而过

朱唇像一小撮

火”

看电影像俯视自己的人生观察每件需要观察的事物。“黑暗中/我是坐在第十排上的/光影偷渡客”有摄心之用,结尾解答并平衡了开头抛出的悬念。

:怎样解决世界的黑暗邪恶?如果狭路相逢,意气用事,仇恨报复就没完没了。这首诗看似低迷,其实遇事不慌、心胸宽广。“迷路的人”忘带钥匙,森林独居,门缝长出新鲜的蘑菇。迷路是有意的,他/她不跟人类一般见识,而作者得到这个消息后有“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动色”的镇定。他劝世人道:让“迷路的人”去吧,人家明白着呢,人家以自己的方式活得幸福(形成自己的生活模式不被影响)。

:诗承载一切革新。写法崭新。先开阔再收束,先各种言说再白描/叙述。“不必知道”是欲擒故纵,作者忍不住说下去:缸甏巷在城市坐标上,在地方志章节中,在老城厢某个角落里。视角从路口的火车票预售点移向苏州汤圆店——“我”出现了,穿过巷子的小鸡肚肠,把灰色心情晾出来“装裱”得明亮。诗写完,在心性上清理了很多东西。

所见全是你的思想,你应该问:我的思想在做什么决定,这才是源头,而不是问——某个外面的人会做什么?某件事会怎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陪伴一个临走的人是作者竭力达成的临终关怀。把自己当作父亲去护持父亲的好兄弟,对方感念此情,“艰难地睁开眼,缓慢掀开的眼皮/证明着片刻的清醒”。把别的老人甚至所有老人作父亲观是个角度。

生死事大,乡邻、无亲无故的人都来了,“那一刻我站在他身旁,代替了父亲/缺席的安慰”。有一天我们也会走,清楚这一点就会送别他人如送别另一个自己。

顾问:雪迪潘洗尘

编委:佩莲田字格

特邀评论:田字格

往期回顾

友情链接

星辰处必有光

诗星辰SHIXINGCHEN

E/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sc/8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