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娟工作坊第13期观看有感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学习与积累的过程。读书、观课、实践、反思是我们工作坊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关键词。近期,工作坊老师通过观摩名师视频,分享观课感受;研读名师著作,交流读书心得;聆听名师讲座,整理学习笔记来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现将老师们观课感受与大家分享。

观蒋军晶老师执教《麻雀》有感

安康市第一小学秦洪秀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麻雀》一课,收获颇多,蒋老师上课的风格和方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以后一定要多听这样的示范课,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一、四格漫画,理清课文脉络。

上课伊始,蒋老师让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四格漫画”。接着,蒋老师以《拔萝卜》这个故事为例,告诉孩子们很多篇幅较小的文章都可以转成四格漫画,包括《麻雀》。

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并把《麻雀》一文转成四格漫画,用文字分别写在四个格子里。写好之后,蒋老师选了两位同学上台分别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开始部分,生1:我和我的猎狗走在林荫路上。生2: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面前,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师总结,要像生1那样简洁明了地概括即可完成任务。

发展部分,还是刚才那两位同学,生2:原来是一只刚生出来的小麻雀,它嘴角嫩黄……生1: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师通过让同学们对比两位同学的答案,指出要想总结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只需概括就行了,不需要细致描写,所以在这里一定不能去形容“它嘴角嫩黄”。

在这个环节,蒋老师并不是上来就给孩子们灌输:只需概括不用具体描写。而是在孩子们动笔之前,就提醒孩子们,课堂时间有限,格子的空间有限,想好你要怎么写呢?接着,放手让孩子写,肯定有部分孩子不会概括,所以就写得特别多而细致。这时老师找出两份进行对比,一份概括能力好的和一份有细致描写的,所有的孩子一听,就明白了什么是概括。这一教学环节直击课后第一题,理清并概括出了文章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各部分的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亲身经历了概括是怎么一回事。课堂中不怕出现错误的答案,错误答案和优秀的答案都是一种教学资源,蒋老师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两种资源,在对比之下,孩子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蒋老师善于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反思总结,获得认识上的提升,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观看布局,直击作文结构。

老师把文章内容放进了四个格子里,很明显,高潮部分内容最多,写得最详细具体生动。而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字数都差不多。所以,蒋老师顺势总结,作文的结构布局:开头两行半,结尾两行半,中间分两段。这样幽默的总结引来课堂一阵热笑,然而仔细想,这对于学生考试作文来讲,也不无道理。作为习作单元,不管从哪个角度提到习作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安排。

三、再现高潮,抓实写作方法。

蒋老师在第二大板块,带领孩子们聚焦高潮部分。首先蒋老师让孩子们反复研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dl/10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