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医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20.html
探寻声音境界 还原诵读本质
这两天发了《斯琴高娃、齐克建,在声音梦工厂都讲些什么(一)》,和《二》。今天的《三》如期而至。!今天我们进入实例课。由齐克建、邓小鸥和王雪亮老师,现场一一指导,一个一个“解剖麻雀”。再次感叹,学生们太有福了!视频中这个实例,是一个学生练习电影《红磨坊》开头的片段。刚开始的段落,是他在之前4天的学习中的练习成果展示,齐克建、邓小鸥两位老师现场点评。指导之后,他马上重来了一遍,听起来果然焕然一新,真是立竿见影!不但老师指导得好,学生也领悟得快!因为这个还是在大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要过一遍,所以点评算是粗略的,不能展开,需要在录音棚实战演练中才能细细指导。但即使是这样,依然干货满满,营养浓厚。真是行家一张口,就知有没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两位配音大师在配音的时候,都在“演”。都有具体的动作和表情。大家注意看两位老师点评的时候,有小段落的示范,都有表情、眼神和动作的配合。实际上,这也是配音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用行动去辅助语言表达。配音的本质还是“表演”,不是朗诵,所以,表现方式绝不止是语言,更要去“表演”。但是,这个技巧,同样可以用在朗读朗诵上。下面,我以屠格涅夫的《麻雀》为例,刚开始,有这样一句话:我打猎回来,走在花园的林荫路上。狗在我前面奔跑。
忽然它放慢了脚步,开始悄悄地走,好像嗅到了前面的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嘴角嫩黄,头顶上有些茸毛。它从窝里跌下来,一动不动地坐着,无望地叉开两只刚刚长出来的小翅膀。
屠格涅夫《麻雀》这篇短文,包含的技巧其实很多,细讲一个小时也未必够。今天,我只单说一句话:“我顺着林荫路望去”。
很多人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只是“念”,一带而过,其实很难在听者脑海中产生画面感。因为这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忽略了时间要求,读得太快,或没有适当“留白”,就会浪费掉这一句应有的画面塑造。
有人可能要问:那么,这个语速具体怎么把握?留白要留几秒钟合适?
这样想问题,就机械了。
有声语言表达中,理性认识,只是个基础;必须上升到“感觉”的层面,才真能起作用。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用感觉来传递感觉。
什么感觉呢?
人们对于“望去”这个词,其实是有感觉的。所有的人都知道“望去”是个什么动作、什么感觉,是个什么时间,什么节奏?
那么,你只要真的辅助做一个望去的动作,往往就会恰到好处。
你可以假想前面就有一条林荫路,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你略微踮一下脚尖,轻轻伸一下脖子,做一个极目远跳的动作,目光要向前“够”,那么,所有的节奏、速度和留白,往往都会自然而然地恰到好处。当然,如果还能像两位老师一样,做出相应的表情,那是最佳的。
虽然配音和朗诵,不在镜头前或舞台上表演,但我们依然要借鉴表演的方法,来辅助和加强我们的语言表达。真的尝试了,你会发现,作用之妙,妙不可言。关键是,即使你“表演”也不好,也不会有观众嘲笑你。
今天的一对一指导案例,只是一个人的一个开头。只是简略的指导。真正的详细的一句一句的教,是在录音棚里。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这个本期学员结业时的总结和感悟,大致能略窥一斑吧。好,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听斯琴高娃老师讲些什么吧!(待续)
扩展阅读:斯琴高娃、齐克建,在声音梦工厂都讲些什么(一)斯琴高娃、齐克建,在声音梦工厂都讲些什么(二)声音大师齐克建:《基督山伯爵》怎样跟乔榛、斯琴高娃等大咖面对面学朗读跟乔榛、斯琴高娃等大咖学朗读的事后来怎么样了?声音梦工厂配音集训营开启啦!跟着斯琴高娃学朗读:《过年》斯琴高娃《写给母亲》技巧揭秘!作者高昂
中华文促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文促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懂点技术懂点节目也懂点播音
传统媒体资深从业者
爱说真话、实话、大白话
“声境界”公众平台创办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