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听课笔记二课时

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三十年前买的书,依然很喜欢。

*单元目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一、复习导入1、习作单元: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2、学完《麻雀》,你有什么收获?生: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写。生:一件事还要有起因和结果。生:可以加上神态、动作、心理描写。3、范读《麻雀》原文,边听边对照。交流: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最深?(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老麻雀不叼走小麻雀?)引出新课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2、学习词语铁链发颤攀登辫子照相汲取①读一读②理解词义汲取:汲,取水的意思。汲取,获取、得到的意思。发颤:发抖,颤抖。页字边,与头部有关。辫子:辫,与绳子、丝线有关,中间是绞丝旁。③写字指导攀、猴、鲫。三、精读课文(一)简介天都峰(二)梳理板块1、起因——第1自然段。辨析:第2-5自然段的对话互相有联系,不能分开,且都与爬山有关。2、经过——第2-7自然段。辨析:从开始爬山,到爬到山顶结束。3、结果——第8-10自然段。辨析:到山顶后的第二次对话。(三)爬山前:第一次对话1、分角色朗读。2、读完,你有什么体会?生:虽然我和老爷爷是第一次见面,但感觉很亲切。生:老爷爷很慈祥,两个人互相鼓励。3、再读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1)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惊讶)(2)为什么小朋友感到惊讶?生:爷爷年纪很大,还来爬山。(四)爬山时:动作1、读一读:一连串的动作。2、爬山的过程,作者有没有写具体?(没有)为什么?生:爬山的动作很简单,很单调。3、为了避免写不具体、写得单调,作者是怎么写的?生:用了一处比喻。生:用了省略号。生:用了“一会儿……一会儿……”小结:因为爬山的动作不多,很单调,因此课文以“对话”为主。4、对比:《麻雀》一文为什么不写对话?生:因为只有作者一个人,没有对话。生:主要写了麻雀和猎狗的动作。(五)登顶后:第二次对话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2、你觉得应该谁感谢谁?生:作者感谢老爷爷,因为老爷爷年纪很大来爬山,给了他鼓励。生:他们互相感谢,因为他们是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3、他们各自的困难是什么?(1)老爷爷的困难,找到暗示的语句。生:笔陡的石级。(次要)生:下不了决心。(次要)生:白发苍苍。(次要)生:年纪比我爷爷还大。(主要)(2)小朋友的困难,找到相关的语句。生:笔陡的石级。生:叫人发颤。四、巩固交流(一)梳理板书·经过部分:爬前:笔陡、发颤、年纪大爬时:一起爬(一会儿……一会儿……)爬后:爬上天都峰·结果部分:(汲取)(二)讨论1、从板书看,与《麻雀》一文有什么相同之处?生:有“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生:经过部分分成了三段。2、课后习题一: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生:时间顺序。3、课后习题二:课文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生:写到了爬山的动作、对话。五、练笔:续写《麻雀》1、回到课前的疑问:《麻雀》一文中,老麻雀为什么不把小麻雀叼走?生:因为小麻雀重,叼不动。2、练笔:将《爬天都峰》中,我和老爷爷爬山时遇到其他犹豫的人会怎么说?一题改成:为《麻雀》续写一个结尾。生:猎人带走了猎狗,再回去将小麻雀放回窝里……(可以加上猎人的心理活动,与家人的对话,自己的决定。以及回到树下看到了什么,怎么做,老麻雀的反应等等)生:下了大雨,小麻雀被冻死了,老麻雀也飞走了……生:路人来救助小麻雀……生:路过的其他鸟来帮助小麻雀……3.学生练笔。部分交流。我的感受: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首先,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将两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相同的是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不同的是题材,不同的题材要选取不同的细节来写,《麻雀》主要写动作,《爬天都峰》主要写对话。其次,对于经过部分如何写具体,写清楚这一单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要将事情分成几个小部分来写。通过板书,呈现课文的框架,也是学生习作是可以参考的提纲。最后,将练笔改成续写《麻雀》的结局,比起写爬山路上劝说别人更好写,更有发挥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用上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把结局写清楚,写具体。(韩嘉婷)沪上恕堂

文章即是結緣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quef.com/ylqz/10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