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小小说纪事(连载)
杨晓敏,河南省获嘉县人,生于年11月。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曾在西藏高原服役14年。曾任《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20余年,编刊千余期,著述七部、编纂图书近四百卷。
▼
第二章:我的数字人生(9)-1
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
(--)
杨晓敏
为了倡导和规范小小说文体,遴选精品,推举名家,促进小小说事业的繁荣发展,年设立的小小说金麻雀奖,以每位作家在规定年度内创作发表的10篇作品为参评单元,严格参照作家的整体创作实力进行评奖,具有全国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己成为我国当代文学事业中的重要奖项之一。
王蒙
《不见》《不准倒垃圾》《不如酸辣汤》《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守株待兔》《孝子》《奇才谱》《符号》《接受》《柿子》
王蒙作品的哲理深度和思辨力量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小小说和中长篇小说一脉相承,取材广泛,时空跨度大,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众生相无不纳入他的视野。参评的十题作品显得浑然大气,仿佛一块块从生活的河道上捡回的石头,经作者随意刻削点画,便成了既有天然情趣、又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妙品。王蒙的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作者获奖的十题作品,节奏快捷、活泼诡谲、合理夸张、丰富联想、博采杂糅,对人情事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冯骥才
《刷子李》《张大力》《死鸟》《酒婆》《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西式幽默》《我警告我》《老头们的电视机》《胖子和瘦子》《勇士》
冯骥才的小小说写作为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他的这组小小说获奖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犹如一幅幅精雕细刻的民俗画,多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堪为当代小小说名篇。用“言近旨远,大义微言”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冯骥才小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其笔下人物一半是旧天津的三教九流,一半是当代生活中的人。无论写今述古,皆娓娓道来、纤毫毕见,一人一个性,无脸谱化之形,无概念化之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林斤澜
《锁门》《幽门》《命门》《敲门》《花痴》《石痴》《胡杨》《惊乍》《鼻鼻机》《井亭》
作为艺术功力深厚的老作家,林斤澜极为重视原始生活素材的激发,讲究端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在他的笔下,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都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状态,更显出传神之处。和他的名噪文坛的中长篇小说一样,林斤澜的小小说保持了一贯的忧患意味和理性的批判精神,显示出老一代作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时的清醒与直面人生的勇气。细细品味林斤澜的作品,那强烈打动我们的,无一不是主人公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痛,是灵魂中不能忘却的伤,制作了一代人的生命标本。
许 行
《抻面条》《最准确的回答》《白雪塑像》《老姜太太的眼力》《立正》《小白鞋》《孤树根》《一步棋》《天职》《熊》
许行是一种文学现象。作为年逾八旬的老作家,许行的创作以小小说为主,老而弥坚,深沉练达。他的创作题材驳杂,时间跨度很大,可以看出作者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许行把读者当做朋友,他写小小说就像与朋友交心,朴实真切,以诚相见。他的代表作《立正》等,有惊人之笔,站立在当代小小说的制高点上。许行的小小说艺术品位高,有较强的文学意味。写历史,揭示出历史长河中的糟粕,如《立正》中专制对人性的扭曲令人惊悚;写现实,描绘出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如《白雪塑像》中美好的希望带给人的温暖令人动情。许行的小小说主题深刻,立意深远,使人感到作者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目光。
孙方友
《女票》《霸王别姬》《女匪》《壮丁》《猫王》《泥兴荷花壶》《匪婆》《神偷》《雅盗》《蚊刑》 孙方友的小小说善于出奇制胜,而“奇”的背后,则是人生正道,天理良心。他的传奇,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而又不囿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能够以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反思。《女票》《女匪》等一系列作品,都能以时代精神为参照,以纵向的思考途径,以历史发展的目光,发掘出合乎时代进步的人格价值。在创作技法上,孙方友的传奇,吸收了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叙述从容,描写简洁。情节一波三折,尺幅之内高潮迭起,给人以较高的阅读快感。同时,他也吸纳了现代小说的诸多因素,比如注重气氛的渲染,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注重细节的描写,《雅盗》《蚊刑》等就是这种既得古典笔记小说神韵又有现代小说艺术成分的佳作。
王奎山
《红绣鞋》《别情》《母亲》《野樱桃》《水仙》《凤桃》《蓝围巾》《瑞青》《雨中的玲》《一缕轻烟》
王奎山的小小说写得情真意切。多年来,王奎山静静地观察着与他血肉相连的当代农民心灵变化的轨迹以及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又时时深情回眸远逝的少年时代和田园生活。他的小小说深深地植根于中原的厚土。王奎山的小小说往往具有短篇小说的容量与结构。他的创作不取材于理,而取材于情。比如《红绣鞋》,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爱情绝唱,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人性美的颂歌,麦苗不啻是民间英雄,她用一双红绣鞋证明着自己爱的坚定、执著和无私。作者语言朴实无华,却有撼动人心之效;白描式的语言写出了人世的不尽沧桑。谋篇上讲究自然天成,大巧若拙。整体质量颇为整齐。
侯德云
《二姑给过咱一袋面》《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苦秋》《谁能让我忘记》《冬天的葬礼》《花妖》《村宝》《还钱》《写意》《歪柳》
侯德云获奖的十题小小说质量匀实,有高度。作者能够用独到的眼光审视日常生活,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视角,使作品在立意上小处见大、深入浅出、触人心弦,闪烁着批判锋芒。在《谁能让我忘记》中,作者用淡如白水的语言叙述平常人家面临的生活烦恼,不动声色,在不经意间利用微小细节的前后对应将读者感染。其作品没有欧·亨利式的技巧,但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冲击力。侯德云小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幽默特质和品格。他的叙述语言简明生动,自然、流畅、清新、高雅、从容不迫,常使读者有眼睛一亮或会心一笑的感觉。
刘国芳
《风铃》《诱惑》《黑蝴蝶》《灰喜鹊》《月亮船》《稻草人》《吹笛到天明》《一生》《山》《向往阳台》
作为小小说园地里最执著的耕耘者之一,刘国芳小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似可用三点来概括:富有诗意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意象,单纯的情节和丰富的内涵。他的较为成功的作品几乎都具有这三个特点,比如《风铃》中风铃这个道具用得特别好,在风铃的叮当声中兵和女孩含而不露、欲说还休的微妙心态渲染得恰到好处,使作品透出一种既忧郁又动人的气息。《黑蝴蝶》的结构极具刘国芳特色,生活中两个片段的叠加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一生》把人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有寓言式的简洁和丰富,且很具哲理意味。刘国芳这一组获奖小小说水平齐整,别具特色。仿佛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文笔堪称优美,构思堪称精巧。
陈 毓
《名角》《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爱情鱼》《岁月深处的那一次偷袭》《雉诱》《蛇》《蓝瓷花瓶》《琴挑》《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焰》
陈毓具有艺术感觉的天赋,沉湎于人性中最柔软的、最敏感的情感部分,以天真而充满诗意的眼睛观察世界和人的心灵。她的文字是湿润晶莹的。在似乎是信手拈来的一些故事片段和人物组合中,把艺术的想像力发挥得瑰丽奇特。意旨也明确: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爱情的执著。可以说,陈毓已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忧郁而空灵,她的作品丰富了小小说的涵盖力,努力将感情的戏剧性汇入到短小的篇幅中,并以此为依据把每一篇作品都写得轻盈而优美,仿佛蒙着一层淡绿的轻纱。
黄建国
《陌生人到梅庄》《打嗝儿》《教育诗》《好牛》《一个玩笑》《阳台故事》《邻居》《自己的影子》《最后一只红富士》《谁先看见村庄》
简单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在看似琐细的生活中逐渐展现人物性格。黄建国熟悉农村、农民,因此能够准确地把握当代农民的真实心理。他的作品深入到民族的深层次文化心理中去,传达思想及生命的细微之处,重趣味,更重意味,意味涵盖趣味。黄建国小小说语言精美,极见功力,尤其是心理描写和对话的运用,扩展了生活的空间,并给读者留有想像余地。情节平淡中见波澜,不着痕迹地起伏着。黄建国小小说质朴而逼近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写小人物却有沉重之感,道出了生活的种种滋味。黄建国的小小说是对人生、社会与民族性格深入思考的结晶。他的作品立意深远,并能充分调动与题材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小说作家中有不可替代性。
《栽种小小说纪事》之我的数字人生(9)-1
▼
金麻雀文选,作家与经典
▼
金雀坊,自媒体网刊
▼
杨晓敏自述,忆日光流年
▼
杨晓敏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