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型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zjdy/140816/4450312.html
红楼情深深几许
——《红楼梦》校本课程感悟
今天上午月考结束,下午第一节在实验楼录播教室,我和科任3班文科班孩子们共同探究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人物形象,勾起了我的红楼情结。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暑假,热播电视剧《红楼梦》,我看得如醉如痴。可是我的妈妈却认为我们家里自留地结浆的稻穗更重要,命令我去稻田赶走那些馋嘴的麻雀们。我千般不舍,万般无奈,顶着炎炎夏日,在静谧的旷野里,靠着郁郁苍苍的大树下,做一个活动的稻草人。
突然,我想起家里有一本破旧的《红楼梦》,那是我爱看书的大哥不知道从哪淘来的,于是,我不在乎拗口的文言文,贪婪地阅读着。就这样残页断篇的《红楼梦》陪伴着一个孤独的女孩,在碧蓝如洗的苍穹下,在广袤无垠的稻田里,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
初中时,这本《红楼梦》被我读得更凄惨了,但是它伴随着我三年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
后来读中师,我们学校开设了《红楼梦》选修课。我一点点节省伙食费,买下第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我不厌其烦地阅读,我读出了那份繁华落尽的悲凉情绪、青春年少的闲愁,还在深夜写下了苍白如水的长诗:
寒窗影绰催人寐,冷风廖星映孤盏。
手执长卷泪潇潇,哪知苍穹吾是谁?
先人邀我登红楼,不觉乾坤梦一场。
焉知人生乃沧桑,谁晓爱怜今世缘。
尔等人间一粒尘,转瞬碾作丝云烟。
可吟韶华苟岁月,愧对始祖赐光阴。
帘外惊鸟别枯枝,陋室痴儿斩余梦。
茫茫夜幕吾独醒,知音难觅书相随。
点点烛泪问斑辉。飘飘薄云追残月。
今夕如梦几更时?但愿明朝遂人愿。
上大学了,我在浩瀚的大学图书馆,知晓了各派红学专家们,原来《红楼梦》里隐藏那么多迷码,囊括了那么多繁杂的学问。原来我只是在它边缘游走,并未走进它的深层内核,瞬间觉得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于是我又用自己的奖学金买了一套脂砚斋评批的《红楼梦》,一步步走进它。
上班以后,《红楼梦》成了我枕边书,我不再在乎什么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我只读属于自己心中的《红楼梦》,它稀释了我生活中那些琐碎烦恼痛苦。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蒋勋说红楼梦》。尽管有些人对蒋勋的解读,略有微辞。但是这套书却很合我的心意,只是价格昂贵,于是每次带女儿去北方图书城,我都不由自主地在这套书面前驻足,流连忘返。
我们的高中课本有课文《宝黛初会》,我可以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可惜因为课时,只能适当停留。经历连续高三,回到高一,我们语文老师要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我写什么呢?和学生分享什么呢?从我熟悉的作品入手吧,就来《红楼梦》吧!尽管我研读浅薄,但是与它有深深的情结,也许我的牵引,能把孩子们引渡到经典之中。
今天下午就是选修课的片段。我们共同琢磨《红楼梦》中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王熙凤。我曾担忧孩子们月考之后的懈怠,我曾担忧午后第一节课的困倦。还好,孩子们按时带了校本教材,带了学案,并且整堂课孩子们积极讨论,眼睛闪亮亮的。我根据他们考试之前对王熙凤的疑问,整理了六个问题,从王熙凤外在,走向她的人性,归纳了王熙凤复杂的形象:辣、强、贪、温、哀。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有的孩子确实有自己的见解,给了我一份惊喜。但是因为我既想深入挖掘人物形象,也想把自己的阅读体悟传递给孩子们,短短四十五分钟显得局促了。
课后在走廊里,我遇到了3班的孩子们,她们热切地说:“老师,我一定要好好读《红楼梦》。”我笑了,我知道一堂课,仅仅解开《红楼梦》面纱的一角,她们能走进经典,点燃阅读的热情,这就足矣。而我也因为这次公开课,有了花重金买垂涎已久的《蒋勋说红楼梦》的契机,我更足矣。
古希腊哲学家说:“认识自己”,我们阅读文学,不也正是在作品中认识自己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